庞邦本连环画作品「连环画外国文学名著」

互联网 2023-02-14 18:36:2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庞邦本连环画作品「连环画外国文学名著」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庞邦本(1935.11— ),江苏无锡人。连环画家、油画家。自幼随外祖母习画。1951年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创作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1987年调入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曾任《中国连环画》月刊副主编,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学顾问、学术委员、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客座教授,文化部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动漫艺术委员会会长。

庞邦本 庆顶珠 50cm×48cm 纸本设色

1935年,庞邦本生于无锡一个富裕家庭。庞邦本出生时,是姨外婆孟奇给他起的名,源自《尚书》中“民惟邦本”。

父亲庞安民曾任交通银行襄理、中国通商银行经理。

抗日战争时期,庞邦本在大后方重庆读小学。外婆陈才萃是留学日本的画家,是早期中共党员,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被誉为“湖南女界四大金刚”之一。外婆要求他每天上学前写一页大字。后来,回到上海,他曾获得上海市小学生书法奖第一名。

外婆借来许多课外书,他都可以看,但外婆密藏的美术画册只能作为奖励时才能看。庞邦本时常得到奖励,进入外婆的油画室,祖孙俩一起欣赏色彩绚烂的《向日葵》《星空》等名作。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庞邦本感受到颜色和线条的魅力,艺术的生命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庞邦本全家进城参加了三天三夜的全民狂欢,这场景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

重庆市区让他神往,大街小巷的京戏让他入迷。他最喜爱的是厉家班的厉慧良。当时厉家班的连台大戏“西游记”红遍大后方。他喜欢听,喜欢看,喜欢唱,于是在家里演给外婆看。

寒假中,每天早饭后,背上书包,里面是速写本、水壶、零食。到过校场口、磁器口、张家花园、朝天门码头、吊脚楼……将人世百态尽收速写本中,开启了艺术人生。

在岭南附小上小学时,庞邦本发现同学们都有印刷精美的美国连环图画月刊,有《牛仔的故事》《狄克探案》《大力水手》《蝙蝠侠》等。其中一本《超人》,庞邦本印象最深。那时,中文并不叫“超人”,叫作“原子飞金刚”。因为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让人们看到了原子弹的威力,人们认为,原子弹的力量是最大的,所以“超人”在当时被叫作“原子飞金刚”。

周末,校长会给留校的学生讲美国漫画故事,开明的学习环境和生动的连环漫画启发了庞邦本的创作意识。

庞邦本从岭南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格致中学。在中学时,他仍然对美术感兴趣,喜欢看连环画。上海是连环画的大本营,也是连环画的发源地,连环画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临近解放,歌曲《解放区的天》在学生中传唱。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庞邦本随同学参加上海市迎解放大会。6月1日,市长陈毅召开了上海首场民营企业座谈会,庞邦本父亲到会。会后,他父亲被调入新成立的中国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任工业室经理。不久,庞邦本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1950年冬,全国大中学校发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高潮。1951年1月10日,庞邦本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开启人生新的一页。

在部队,由于他的绘画特长,他成为一名部队美术工作者,从事美术创作。他开始用连环画来表现部队生活,受到了部队的表扬。从此,他与连环画结下不解之缘。

部队转业后,庞邦本考入大学。不论是上大学,做教员,到后来成了“右派”,他对连环画,一如既往地喜爱。当年北京市公安局集中了一些“右派”画家办了个北苑美工室,不能用真名字,庞邦本以“安玖”为笔名,为出版社、报刊社画稿子,其中也有《连环画报》的稿子。当年,许多“右派”画画都不能用真名字,像王世襄、华三川等人,都有这样的故事。有些人以此为耻,不愿意提及那段历史,但庞邦本不回避那段历史。

“文革”开始,庞邦本到工厂工作,干起了汽车车身造型和设计,业余时间奉命画大幅宣传画。此时,他偷偷画自己的油画。

庞邦本 大闹天宫 50cm×49cm 纸本设色

1979年底,庞邦本的“右派”问题正式改正,他回到北京。他将带回来的油画作品参加全国或北京的美术展览,有的还获了奖。这时,庞邦本面临工作方向和艺术的抉择。他认为,连环画可以试试,于是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改编成24幅的文字脚本,用素描纸、一支塑料芯水笔,两天画完。他想送《连环画报》试试,又有些困惑,不知现在的编辑能否接受。他和丁聪和曹辛之聊天说此事,丁聪和曹辛之看了他的作品后,都认为是好稿子,但最好写一封推荐信。他们每人写了一封推荐信。

有两封推荐信,庞邦本心里踏实一些,带着稿子和推荐信去了人民美术出版社。那时,人民美术出版社还在北总布胡同32号,《连环画报》编辑室在东边楼里。在传达室,庞邦本等着《连环画报》来人见面,心里还是有点忐忑。想不到见他的是《连环画报》资深编辑费声福。费声福是典型的认稿不认人的老编辑,他粗看了一下画稿,就表示稿子可以,请留下地址、电话。庞邦本说还有两封推荐信,正要掏出来,费声福摆摆手,表示“用不着”。这个举动瞬间感染了庞邦本,从此二人越走越近,成为事业的莫逆之交。

庞邦本创作的连环画《我的叔叔于勒》在《连环画报》1980年第8期发表了。

那时的《连环画报》是十大发行量最高的期刊,期发量在100万左右。因为用真名发表,一夜之间,庞邦本重回人们的视野中。

庞邦本 葛朗台之家 连环画

鉴于大家对外国名著了解很少,《连环画报》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开辟了“长篇短绘”栏目,由这个栏目介绍长篇或中篇外国小说。庞邦本进入连环画的创作高峰,连续绘制发表的连环画有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社会支柱》,狄更斯的《双城记》。同时,庞邦本画了一批中长篇连环画,如托尔斯泰的《复活》、巴尔扎克的《欧叶尼·葛朗台》、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希腊神话《阿耳戈英雄历险记》、薄伽丘《十日谈》、《天方夜谭》中的《神灯》《公主的羽衣》《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还有《耶稣传》《假若明天来临》等名著。

庞邦本成为画外国名著连环画的领军人物。

庞邦本说:“将一部长篇文学作品浓缩成文图精美的连环画,是颇费心思和功力的一种创作享受。画连环画时,我更像是一名电影导演,还要自己当编剧,负责道具、场景、故事节奏等等。”

庞邦本连环画创作风生水起,不久,有人帮他调入《连环画报》编辑部,但人事不顺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给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邵宇打推荐。邵宇看了他的情况,很高兴,认为调到出版社没问题,但建议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去画油画。这个建议让庞邦本颇感意外,创作室在当年是最好的部门,几乎是所有希望创作的画家向往的地方。但他觉得对不起《连环画报》编辑部,毕竟是《连环画报》编辑部要的人。这事就被搁置了。

庞邦本 太平桥 50cm×49cm 纸本设色

1985年5月,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总编辑姜维朴借调庞邦本,001号调函就是商调他的,先借用,后正式调入。从此,庞邦本从连环画作者变成连环画事业的开拓者。

我与庞邦本相识始于1985年,在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的《中国连环画》编辑部。1985年5月,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庞邦本是最早进入出版社的职工,我那时在调动工作,每周到《中国连环画》编辑部工作几天。编辑部主任是费声福,负责编辑部全面工作,副主任是吴兆修,负责文字脚本等管理工作。庞邦本是美编,相当于美术组组长,后任《中国连环画》副主编。美编又调来张桑女、陶莎、吴平等,都是1977级、1978级大学生,水平很高。当时提出的目标是超过《连环画报》。

庞邦本身材颀长,花白的长发整齐地梳理,一副金边眼镜,装扮不同常人。一开口,就知道他是儒雅的知识分子。当得知他是错划的“右派”,更加尊敬。

在《中国连环画》编辑部里,他直言不讳希望引进国外优秀的连环画。费声福考虑得多些,各种风格都要好搭配,不过上稿子是大家的共识。记得第六届全国美展上,展出和获奖的作品大多在《中国连环画》期刊首次发表,这给大家很大的鼓励。

庞邦本在《中国连环画》月刊中推出《外国画廊》专栏,系统介绍欧美、日本以及中国港台等地的漫画大师及其代表作,力求唤起读者对新漫画的关注。1986年,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组织全国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参加的“外国连环漫画研讨会”,庞邦本做了《外国连环画源流与现状》的主旨发言,向与会者介绍外国连环画。

然而时间不长,《中国连环画》期刊面临经营困难。

出版社鼓励期刊编辑编书,在编期刊的同时,我开始为出版社策划图书选题、跑发行。记得庞邦本大力策划了一批外国连环画。印象最深的是《超人》《蝙蝠人》。《超人》在当年是创了发行量纪录的,有20多万册,都是小商小贩卖的。早上,在读者服务部外,来批发取货的书商排起长队。

庞邦本的图书策划能力很强。现在大陆的读者几乎没有不知道台湾蔡志忠的,都以为是三联书店捧红的。蔡志忠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漫画《庄子说—自然的箫声》是庞邦本策划出版的。那是1987年,庞邦本得到这本书,就在社里报了选题,第一次印刷,谁也没有把握,只印了5000本,但很快销售一空。庞邦本让我写一个内参给新华社。我还清楚地记得,蔡志忠的这本漫画《庄子说》在台湾连续6个月排行第一,一个月出版社不断加印,再版36次。1992年,中国加入伯尔尼世界版权公约,这之前所谓“盗版”是可以的,但庞邦本还是托三联书店的老朋友沈昌文去联系版权。沈昌文对此没有兴趣,但这事被即将从香港回大陆接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的董秀玉知道了。当时,三联书店经营不善,于是三联书店将蔡志忠所有的漫画书版权买下来。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与蔡志忠擦肩而过。

1990年,在《中国连环画》编辑部,面对传统连环画断崖般下降,如何应对,各有各的意见。庞邦本认为,可以从美国连环画中汲取营养,《超人》《蝙蝠侠》《人猿泰山》都是典范,法国的《枪手》等多格漫画是未来方向。而我从日本考察回来,也在思考,为什么日本漫画那么受欢迎?漫画语言到底何在?结合这些案例,我写了一篇《中国连环画何去何从》的理论探讨文章,发表在理论刊物《连环画艺术》上。

文章发表一个月后,姜维朴总编辑将我从《中国连环画》编辑部调到连环画册编辑室,负责编辑室的工作。那几年,和《中国连环画》副主编庞邦本的交往少了。

1992年,出版社计划开办一家读者服务部,找到一家门脸房,对方要求用两套两居室换。等单位买好两套两居室时,通过其他关系,解决了门脸房的问题。两套房怎么办?此时,出版社财务困难,社领导召开一个十人左右的小会,讨论这个问题。我那时全家住在筒子楼一个13平方米的房子里,孩子已经上二年级了,的确有困难。但讨论时,大家似乎都认为,既然财务困难,就把房子卖了。我身在其中,说不出话。只有庞邦本说,是不是考虑年轻人的住房问题。会后不久,出版社分给我一套两居室,当年会上庞邦本讲的一番话,让我记一辈子。

没几年,我们因为连环漫画又走到一起。早在1984年,庞邦本创作的连环画《一小时内》和以后的《银脸谱》《假若明天来临》已经尝试国外流行的一页多幅的连环画表现形式。他试图将国外的一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引进连环画创作中。

庞邦本 一小时内 连环画

我全身心投入编辑室的图书编辑工作时,编辑连环画图书有三个重点:一是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一类的重点图书;二是低幼连环画;三是连环画新形式的探索。对连环画新形式的探索,有引进日本漫画《铁臂阿童木》,有中国香港式漫画,比如约徐锡林画一套香港漫画风格的《精忠报国》。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盗版的日本漫画进入大陆市场,泥沙俱下。

此时,身为民进中央出版委员会委员的庞邦本与民进中央副主席陈舜礼、葛志成、楚庄、许嘉璐等领导共同向中央建议,要求对引进出版儿童读物加强管理。这个建议分送人大、政协及众媒体,推动了中宣部动画“5155工程”。

1994年,中宣部出版局召开了一次关于动漫发展的务虚会。参会的有中国少儿出版社的黄伯诚,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孟庆江,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的费声福、庞邦本和我。之后不久,中宣部动画“5155工程”启动。

1995年,我主持“5155工程”中新创刊的《少年漫画》工作。庞邦本刚刚从岗位退下来,他不遗余力支持连环漫画事业,不遗余力地支持《少年漫画》,不遗余力地支持我。当我们组织面向全国的连环漫画创作讲座时,他来了;当我们组香港、台湾稿件困难时,他来了;当我们组织“中国连环漫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览,需要支持时,他来了。

庞邦本 假如明天来临 连环画

在20世纪90年代,庞邦本乐于将欧美、日本等国的漫画表现形式介绍到中国来。庞邦本不在表面上做文章,他也下功夫分析国外的漫画语言。比如,他分析日本的漫画《圣斗士星矢》《七龙珠》等,他认为:“《圣斗士星矢》的整个故事结构非常紧密,整个故事内容融入了西方希腊神话和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并融入了中国《红楼梦》中的一些情结,是一部兼具中西方文化的日本漫画。”

而当连环漫画引进了大量新的漫画语言时,当大家画画甚至弃用画笔,而是用电脑软件创作时,他又不忘告诫年轻的朋友,要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说:“现在的中国动漫,应该借鉴传统连环画,消除快餐感,展现中国的东西,才有发展,只靠模仿是不可能超越别人的。”

虽然庞邦本在连环画创作上如鱼得水,获得许多荣誉,但他的激情涌动还在油画的创作。如果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换画种创作不是新鲜事,那么进入90年代,美术教学走入快车道,美术创作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每个画种都有许多画家参与,经验不足,会被年轻人淘汰,换句话说,换画种风险很大。从传统连环画跨越到中国画、油画,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一些成功的连环画家守在原有的位置上,也是一种选择。

但庞邦本重拾油画画笔,是无怨无悔的选择,是艺术的选择,更是人生的选择。

庞邦本说:“我前20年是迷迷糊糊过来的,中间20年被约束于改造中,后之20年被编务缠身,60岁之后还能全心于绘画实在是件幸事!人生的阅历和生活的磨难是不能替代的财富。它让我在古稀之年还能拥有一颗童心。”

20世纪90年代,我曾到庞邦本三不老胡同的住所,看到他的大量的油画创作,非常吃惊。一是水准之高,令人钦佩;二是数量之大,令人惊讶。尤其是重彩水墨的实验,更是令人兴奋不已。

《扎西德勒》是庞邦本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创作于1997年。那年,庞邦本到西藏采风,收集了大量素材,而速写中的失明老藏民,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回京后,很快画出了这幅作品。

藏民有转山的传统,那是对宗教的虔诚追求,我们去过西藏的人都会有深刻的印象,而庞邦本笔下的藏民更具有典型性。老藏民双手祈祷,双目已盲,但内心光明的他却望着遥远的神山,似乎看不见又看得见。绘画并不仅是视觉艺术,更重要的是有思想。绘画的取材,也能体现画家是否有思想。同样是画祈祷、转山,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想。

庞邦本笔下人物是写实的,是传统的油画风格,同时吸取了西方近现代各流派的营养,并赋予了更深层的思想。他希望通过笔下的肖像画,画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人生的阅历,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

庞邦本 古风 80cm×65cm 纸本设色

庞邦本的中国画更是令我震惊。

他画的显然不是我们常见的中国画构图、笔墨。他运用重彩水墨,主攻人物,与他画连环画一脉相承,在传统和现代中之间行走。他画的最成功的是京剧人物、门神。

他笔下的京剧人物、脸谱系列作品以京剧人物、脸谱为对象,讲究趣味,用笔率真,色彩大胆,墨色淋漓,不求形似求神似,与众不同。

而我更喜爱他的门神。门神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古代,在门两边,贴上门神,有镇宅的功能。他的门神不仅有传统门神的形,更有趣的是,他将西方多层次的色彩、丰富的装饰性表现形式赋予心中的神,堪称中西绘画结合的典范之作。

庞邦本艺术与人生,相辅相生。优裕的少年,苦难的青年,意气风发的中年,沉静的老年。从连环画到油画、中国画,一脉相承,又一路生发,创造了艺术的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在美术史留下自己清晰的足迹。

(作者林阳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

【详见《中国书画》杂志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