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针眼的母爱「藏在心里的母爱作文600字」

互联网 2023-02-14 17:22:2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穿过针眼的母爱「藏在心里的母爱作文600字」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田樱

每每想起母亲纳鞋底的往事,那藏在针脚里的醇厚母爱,涌上心间。

母亲祖籍山东,会做地道的山东老家饭菜,也会做山东老家的传统針线活,母亲纳鞋底的往事,一直深情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记得,新中国成立初期,母亲滿怀着对党对新社会爱,投入抗美援朝的义务工作,她做的军鞋结实耐穿,经常受到表扬。至今,我还清清楚楚记得当时二姐给母亲递麻绳,和母亲一起纳鞋底,做军鞋的温馨情景。

我读小学时,放学回家,有时看到母亲拿着小板凳,坐在家里小院里的那棵老香椿树下,面前放着一个装針线的小笸箩針,母亲手指上帶着一只“顶针箍” ,手帶一个鞋底,认认真真,穿針走线,呵,母亲在纳鞋底。

母亲纳鞋底,颇有番技艺。那时常听母亲说,纳鞋底、缝鞋帮、上线是做布鞋的三个环节。母亲先是按家里人脚大小量好尺寸,再用草秆编结物做好纸板,然后再照脚尺寸画样,好似“依葫芦画瓢”,用剪刀剪出鞋底样,用布滚条包缝好一圈毛边,用零碎布料,一层层用浆糊贴上去,再用针线暂时跟鞋底样固定,沿鞋样剪脱多余布料。鞋面用新布,而且大鞋样一圈,卷进毛边再等距离“扎”一圈,边浪有毛边就用浆糊刮一层封牢。因为鞋底厚,针难戳进去,再用顶针箍”箍个凹坑里,用力慢慢顶进针头。有时还用钳子之类用具。就这样,母亲一针又一针、一圈又一圈,两只鞋底就纳好了。扎好鞋底,再做鞋面。母亲带着顶针箍,一针针的扎鞋底,很是费力,鞋底厚,针也大,有时针断了,会把手指划出血来,那一针针都是倾心之作。

母亲纳的布鞋底,轻松透气,轻柔合脚,结实耐磨。就这样,年年岁岁,母亲辛辛苦苦纳了一双又一双鞋底。那一双双布鞋, 纳进了多少母亲的慈爱。

母亲纳鞋底的往事,常让我浮想联翩。记得,那年我去祖籍山东省莒县,踏访以《文心雕龙》而“名逾金石之坚”的古代论坛骄子,且又是故籍东莞莒(今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大沈庄)的刘勰的故居时,在临近故居前村子的一个大河套边的大槐树下,几位村妇在树下纳鞋底,让我忆起母亲纳鞋底的往事。后来,看过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如《苦莱花》、《铁道游击队》等,都有父老乡亲为八路军和解放军纳鞋底,做军鞋的镜头,从此纳鞋底,也成了传统教育课內容。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塑料、橡胶、皮革鞋子普及,逐步替代了布底鞋。

记忆留香。暖暖的布鞋,那藏在針脚里的母爱,每每忆起母亲纳鞋底的往事,深情体会到, 母亲的一双巧手, 编织了无私亲情; 一双布鞋, 纳出了母爱无边。

作者简介:本名:田俊明, 笔名:田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曾任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大连作家协会顾问、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散文学会会长。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等。

投稿邮箱:haijiao424242@qq.com

壹点号 书卷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