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官职的文化常识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互联网 2023-02-13 21:41:2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关于古代官职的文化常识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测一测你对古代官署常识了解多少

铃阁

也称作“铃合”。它指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省委省政府办公大楼。

集贤院

官署名。唐开元五年(717年),因在乾元殿写经、史、子、集,四部书,设置乾元院使。一年之后改名:丽正修书院。十三年,又改名:集贤殿书院,通称集院。设置集贤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等官,以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等,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掌刊缉校理经籍。类似于今天的出版部门,或者编写党史的研究室之类的部门。

通政院

官署名。元初设置驿站。为方便传递消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年),设诸站都统使司。十三年改为通政院。后分置大都、上都两院,设大都院使和上都院使等官职。自从有了通讯工具,比如电报、电话,它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

内阁

明、清最高官署名。明初,为加强专制,废丞相,另设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明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人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与国家机务,称内阁。例如:民国时期,设有内阁总理;新中国成立后,有国务院总理、副总理。

梨园

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之为戏班、剧团,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例如,大家所熟知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其子梅葆玖先生,他们梅家被称之为“梨园世家”;戏剧界也被称为“梨园界”等等。

司经局

官署名。南朝梁,太子官署有:典经局。北齐有:典经坊。隋称:司经局。唐一度改名:桂坊。名称虽然不同,但是职位没变化,设有洗马等官职,主要负责太子宫中图书事宜。初唐名臣魏征,曾任职于太子李建成的洗马官。辽时期仍称:司经局,官职称司经官。

教坊司

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始建于唐代,称为教坊,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一度改名“云韶府”。宋元两代亦设教坊,明代改教坊为: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至清代雍正时改教坊司为和声署。教坊司的存在,对我国古代宫廷戏剧及至民间戏剧的发展推广,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类似于今天的中央音乐学院等。

枢密院

枢密,指国家家机密,中官署的统称,专称枢密院,是管理国家军政要务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类似于今天的国防部。

厂卫

明朝时期,朝廷的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厂卫是明代特务组织,是专门为皇帝铲除异己、巩固统治地位的特殊的政治工具。明朝以来一直设立。

十三曹

汉代承相直辖的十三个办事机构。类似于宰相为自己设的秘书处。

政事堂

唐、宋时期,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起设立,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下设吏、机、兵、户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它与枢密院分掌政、军,也称之为“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此也称都堂为政事堂。类似于今天的国务院办公厅。

宣政院

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这里划重点:西藏地区是从忽必烈设置总制院开始,成为了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历史会说话,给那些妄图分裂西藏地区的外国势力当头棒喝。

都察院

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机关。其前身为:汉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中的御史台。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称十三道,分设监察部史,巡按州县,专门负责对官吏的考察、举劾。清代改:左右副都御史为总督、巡抚的国衔,以方便其执行公务。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给事中并入,因合称为科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废除了左佥都御史这个职位。其职能类似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检察院。

银台

是我国古代对月亮的别称,也是我国古代一种官职。宋代时有银台司,掌管天下奏状案牍,因司署设在银台门内,所以称之为银台。明清的通政司和银台司,职位相当,所以也称通政司为银台。类似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

通政司

官署名。明代始设“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俗称“银台”。上访告状,类似于民政部门。

翰林院

始设于唐代,意为文翰之林,即文苑。别称“词林”。玄宗时,遴选擅长文辞之朝臣入居翰林,以备草拟急诏,兼有撰写诗文,以颂太平。翰林院也因此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绍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待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另建翰林学士院,将文学之士从杂流中分出,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拟机密韶制,这不就是当今中央办公厅的工作嘛。

邮亭

邮递活动中的一种设施,指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或邮局在街上设立的收寄邮件的处所,看起来像一个亭子。所以被大家称之为邮亭。现在不多见了,小时候,经常到报刊亭买报纸、杂志,及邮递信件。

幕府

古代君王或将帅出征在外时,办公的府署。因以账幕搭建面成,故称之幕府。有时也用以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是地方势力对中央的抗衡,为之出谋划策的贤人志士称幕僚。

钦天监

官署名。负责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有太常所属的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代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隋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后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隶属于秘书省。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甄嬛传》里有钦天监看天象的情节,说白了也是忽悠皇帝,封建迷信活动。

京堂

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意为堂上之官。清代对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及国子监的堂官,统称京堂。负责文书,草拟者称京卿。中期以后,对升职为三品京卿、四品京卿的小官吏也称京堂。

秘书省

官署名,从东汉桓帝设置秘书监一官开始,主要是典司图籍,属太常寺。曹操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属少府。晋武帝把秘书合并于中书省,其秘书著作之局不废。

参考资料:大量历史书籍

(本人声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