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金苍绣在哪里「温州刺绣」

互联网 2023-02-13 18:36:0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泉州金苍绣在哪里「温州刺绣」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由于绣线包金箔其状如葱,

民间叫金葱绣,

泉州话“葱”“苍”同音,

雅化为金苍绣。

据泉州府、县志记载及《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一书介绍:

刺绣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一,泉州别称刺桐城,泉州绣品古称刺桐绣。金苍绣是刺桐绣的一种特长技艺,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即在罗缎底子上,用金绣线绣出各种美妙纹样。

关于泉州金苍绣

泉州金苍绣传承了古老的刺绣技艺,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用绣线拼成花纹图案固定在绣底上,以显示“高花”。有学者称,唐代的蹙金绣只在古代文献和唐代的诗词中提起过,它的工艺早已失传。而在泉州,金苍绣,依然传承与蹙金绣工艺相同的刺绣技艺,是民间织绣艺术的活化石,它有力地佐证了闽南织绣文化的历史源流。

泉州金苍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立体感强,有鲜明的泉州地方特色,富有重大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泉州金苍绣技艺,主要用于闽台宗教绣品,在台湾地区有重大影响,见证了两岸交流的悠久历史。

宋、元之际,刺桐港为世界贸易大港,刺桐缎举世闻名,刺桐绣也为此逐渐普及,其时开始出现专营的绣铺。宋代泉州城内东隅,有个“衮绣铺”,传说就是刺绣业的集中地。南宋南外宗正司迁泉州,皇亲集中泉州居住,带动了泉州刺绣业的繁荣。

泉州自宋以来,有“此地古称佛国”的美誉,至明清,地方戏曲繁荣,宗教绣品和绣制戏服、道具需求量大,推动了刺绣业的进一步发展。清末民初,泉州地区的绣铺曾达十多家,刺绣工数百人,最多时有三四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开设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承天巷“得春堂”绣铺。

金苍绣的8道工序

先画稿,即将图画在稿纸上;

打孔,沿画稿上线条,刺出细密小孔;

绷布,将缎布绷在木框上;

印图,用颜色粉浆搽过图纸,将图印在布上;

金葱平绣,用金葱线勾绣,绣出色彩丰富的图案;

金葱凸绣,用棉花堆缝图形,形成构图饱满的图案;

上浆,在绣布背面均匀涂上米浆;

组装,将绣片裁剪成形,缝制成品等。

金苍绣品应用

应用金苍绣的闽台宗教绣品,主要有庙宇绣品、道场绣品和阵头绣品,如佛服、绣佛、凉伞、大纛、幢幡、龙蟒桌裙、阵头绣旗等,此外,戏服、喜庆绣幛等,也应用金苍绣。其中的特种针法,有荔枝跳、菠萝凸、三叠线、龙鳞迭甲等。

明清以来流行于闽台两地的宗教绣品,采用的,是刺桐绣的一种特长刺绣技艺——金苍绣。

文/摘自《泉州古代科技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