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一画一世界「画文」

互联网 2023-02-13 14:54:3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一书一画一世界「画文」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者:孑佬范

编者的话:

胥嘉寅先生为人为艺十分低调,且有深厚的学养和自己的专业。他是吾尊敬的长者, 且具文人风骨,爱憎分明,是吾愿意坦诚相交的先生和道友。

嘉寅先生退休后才进入北碚老年大学学习中国画,勤奋躬耕,亦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且悟性好,加之虚心好学,亦得名师亲授,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厚积薄发,进步显著。今年内,他创作的近10帧山水、花卉翎毛画,先后登上公开出版的省级报副刊,或参加展出,受到师长、同行和读者好评。

今日”仨人行” 另辟蹊径以美篇加创作感言的形式,一画配一文,方便读者了解画者的构思,立意和创作感悟,,彰显策划者和编者的思想特质,亦突显画家的综合修养。我们集中编辑发布一期别具风采的艺术集锦,与亲爱的读者分享。

胥嘉寅,铜梁人,1945年4月生,1968年毕业于四川林学院。曾任重庆市北碚区林业局局长、林业高级工程师、重庆市林学会常务理事(重庆直辖前后第一届),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有价值的论文和理论文章。

我们倡导跨界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希望涌现更多的复合形人才。据悉,嘉寅先生2018年至今,跟随北碚美协副主席李忠才研习山水画,之前亦得到雷九泰、陈文仕诸君指点,心得感悟多多。目前,他把学习和创作重点放在山水画上。亦是根据自己的偏爱做出的选择,应当尊重。人是要有精神和追术的,大家都在努力,画者在路上,仍是默默耕耘的赶路人与前行者。

林业、山川、江河-----与山水画密不可分。从上世纪80年代至2005年退休, 嘉寅先生一直在作保护缙云山的工作。他对缙云名山非常熟悉,且有深厚情愫,综观其画多以缙云山川和嘉陵风物为创作主线,他情系故乡写吾心。

上月,“仨人行”为嘉寅先生推出了第一集《以我手 写我心》的美篇,反响颇佳。今日,在推第二集《一画一文一世界》的美篇,让作品发声。

经过熬夜,认真编完这集美篇,颇受触动,并有新的感悟。人: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智者的选择。在此书赠一联与嘉寅方家共勉:一画一文一世界,乐山乐水乐人生。我想,待嘉寅方家80华诞正式出版别具风雅的画集时,吾若健康状况还行,当写一篇发自肺腑的感言祝贺。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

策划撰稿:一生

编辑:孑佬范(渝)

审核:章权

2022年9月18日于忠州

胥嘉寅先生

《巴山烟云人家》

创作感言:

北碚,抗战的“小陪都",重庆的后花园,紧靠缙云山,面临嘉陵江,小城给人以美的享受。

九月中旬一天的傍晚,我们夫妻信步来到正码头的滨江公园。须巳立秋很久,气温却始终停甾在三十度以上,园内处处都是欢乐的人群,有打兰球、乒乓球、踢毽子运动的,有跑步、跳午锻炼的,有观江景,看表演的,还有上百的年青男女在江里游泳。

翠绿的草坪,鲜艳的花朵,兰兰的江水伴着五颜六色的衣着的人们,既有春天的明媚 ,又有夏天的英姿,还有秋天的浪漫,人们尽情的享受着今日幸福的人生,令人目不目睱接。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北碚人的创造精神,乐观的战斗意志,和欢乐祥合的氣分。

我拿起画筆,写大山、森林、农户和江河的美丽,绘出《巴山烟云人家》的画,献给勤劳善良勇敢的前輩和今天的后继奋斗的北碚人,与读者和大家欣赏,细细的品味厚重的人生。

《巴山野趣》

创作感言:

缙云山,被誉为川东小峨嵋。山上有历代人文遗迹和原中共中央西南局遗址景点,亦是重庆主城重要的“肺叶”,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缙云山是地球上同纬度保存尚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基因庫,有两千多种维管束植物,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是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南大学学生植物学实习基地,是我们的绿色家园。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5年退休,我一直在作保护缙云山的工作。山上物种的珍贵,或许是日久生情,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山。因此,情不自禁地创作了这幅《巴山野趣》图,把这份爱献给大家,让读者们共同分享。

《巴山夏意浓》

创作感言:

缙云山古树参天,森林苍茫,云雾缭绕,寺庙重重,素有川东小峨嵋之称。画家儿時在山下读书,今遇连晴高温有幸上山避暑,清晨登狮子峰观日出胜景,闲時漫步黛湖湿地公园,信步踏上观云玻璃廊桥,又登观景阁楼,回看缙云山青少年科普基地,再瞻仰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事处旧址,处处新景和革命历史景点,让人心旷神怡,激情滿怀,便揮筆绘就《巴山夏意浓》的国画,供读者欣赏缙云山的美景,让更多人领略缙云山的奇妙的今昔。

《巴山人家》

创作体会:

缙云山,人称川东小峨嵋。山上古树参天,翠竹成林,庙宇重重,香火鼎盛,景色宜人,是观曰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领览自然风光的好地方。

“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筆下的《夜雨寄北》,令夜雨在缙云山下了千百年,淋透了厚重的历史,淋湿了人们的心。因此,我们的心变得更加柔软,惆怅 和清静。这情这景落入了画家《巴山人家》的画中,供读者共赏,让你细细品味其中的奥秘 。

《峡江人家》

创作感悟:

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让嘉陵江两岸风景如画,树木苍翠,鲜花盛开。人们住在森林中,绿树清凉,处处有鲜花的芬芳,田野充滿了丰收的喜悦。

画家饱尝了美丽乡村的美景,绘出了《峡江人家》美图,让大家体味在大江两岸大自然的怀抱中,栉风沐雨,临山观水,聆听鸟呜欢歌。在心中的那片山水田间,让心灵遨游,清风拂面来,弦音抚琴生,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世俗的打扰。

《雾满巴山》

创作感悟:

缙云山与峨嵋山、青城山称为蜀中三大道教名山。4700多年前,华夏始祖轩辕皇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

近年,市区政府巨资打造生态环境,让缙云山成为神圣的旅游祈福养生之地。山上有1700多种维管束植物,40多种珍稀植物,多座古庙坐落其间,有联曰“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令人向往。

画家陶醉其间,倾情绘就了《雾滿巴山》,与读者共享,让大家在畅游缙云美景中,充分体会乐山乐水乐人生的情趣。

《夏韵醉嘉陵》

创作感言:

嘉陵江,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吟颂不衰的美景。站在正码头眺望,碧绿的江水映出两岸的青翠,阳光洒落江面,江水泛起熠熠闪光,微风佛过江面令人神彩奕奕。

看山心静,看水心宽,看农家村落心亮。画家陶醉在嘉陵江的美景之中,欣然揮筆绘就《夏韵醉嘉陵》,让读者共享,乐山乐水乐嘉陵,乐尽快乐人生。

《巴山新村》

创作感言:

新农村建设,让嘉陵江畔的巴山乡村发生了根夲性变化,人家住在青山绿水之中,春天百花争艳,夏秋瓜果飘香,人们有看的,吃的,耍的,玩的,心情舒畅。

画家在旅游和写生中,深感自然之美,令人神彩飞洋,充滿了青春的活力,才写出了《巴山新村》的美景,叙说出爱的乐章。

花鸟画选:

《富贵吉祥》

《墨韵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