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创意城市塑造核心「文旅看点怎么玩」

互联网 2023-02-13 14:17:0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旅游目的地创意城市塑造核心「文旅看点怎么玩」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旅游日

2021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已经度过了第11年,它以其鲜明的主题性、广泛的参与性和普遍的惠民性,成了人民群众和旅游行业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

旅游,是一项打动人心的活动,而艺术的展现形式,可以利用在旅游的任何场景中来打动游客的心。

“艺术 文旅”,都可以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那些用艺术燃爆的旅游目的地吧~

以下部分内容来源于『文旅千人会4月线下沙龙』,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的分享。

01

用艺术点亮夜晚

在国务院的推动之下,我国夜间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夜游项目作为文旅融合的新鲜血液,已逐渐成为夜间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景区未来发展的蓝海。

国人也越来越喜欢在夜间出行游览和娱乐,目的地城市和旅游景区也逐渐发力,通过开发公园夜游、博物馆夜游、河流夜游等各类夜间项目吸引游客。

下面,我们就一起赏析这些优秀的沉浸式夜游项目,看看“光影艺术”是如何赋能文旅产业的。

DPIRANG

“ DPIRANG”位于统营市南刚山公园,是目前韩国最大,最长的数字媒体公园。

DPIRANG是以统营著名壁画村东菲郎和西菲郎为主题,结合了最新的媒体数字技术和光影技术打造而成的沉浸式视觉空间,总长度为1.5公里。

@知学学园

整个夜游项目共有15个主题空间,包括光网、神秘瀑布、老山茶花、秘密工坊、图画之海、和闪闪发光的森林等等,以景观照明、全息投影、3D投影、激光等构成。

@知学学园

树木、山石都被色彩填充出富有生命力的形状。以LED灯带编织成的光网,与波光粼粼的树木一起迎接人们的到来。

@知学学园

入口处,一直守护这里的Pirang小精灵会向游客介绍这里的特色。

@知学学园

游客要通过一扇被人们已经遗忘的神秘之门进入DPIRANG的世界,整个大门以投影画面为主,由神秘的雕像、魔法元素与藤蔓元素构成。

@知学学园

当遗忘之门被打开时,出现一片闪闪发光的森林。

@知学学园

古老的山茶花树与光影交织,散发出新的生命气息。

@知学学园

通过望远镜,游客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知学学园

秘密工坊是此次最大的艺术空间装置,以统营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为蓝本,创作出无数个沉浸式视觉艺术空间。

@知学学园

岩石上的流淌着大海的波涛,海洋里各种奇怪的机关,等着人们亲自探索。

DPIRANG以其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极具“身临其境”般互动和娱乐体验吸引着游客。在开放的前15天,已经有10,000多名访客来到DPIRANG。

沙漠植物园

亚利桑那凤凰城的沙漠植物园,成立于1937年,占地145英亩,是一个很大的沙漠植物园,内有两万种沙漠植物,其中三分之一为本地所有,139种为罕见的、受威胁的或者是濒临灭绝的植物。位于城市东部的公园区,目的是为了保护沙漠的特有环境而设立的。

@知学学园

艺术家Klip Collective和他的团队为这个植物园开启了夜间展览,将仙人掌与花花草草用投影的动态光线画面与音乐联动,创造了一场沙漠植物园中的沉浸式之旅。

@知学学园

Electric Desert共包括7个独立场景,艺术家Klip Collective创新地将投影和音乐融入到沙漠植物园景观中,打破了人与植物的界线,直接让这些植物瞬间鲜活起来,使人与作品完全融入其中,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全新体验。

@知学学园

从户外色彩缤纷的山林到温室内充满活力的沙漠仙人掌,每个场地特定的装置体现了独特的功能,灯光、环境声音和电子音乐的原始组合相得益彰。

@知学学园

从夏入秋,沙漠植物园的外观和体验随着夜晚的变长和植物园园元素的波动而改变,植物的自然纹理和形态是呈现创作的画布。

02

让艺术拯救城市

城市公共空间已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而应该具有更多的功能性。从功能性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应具备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弘扬文化、美化城市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努力发掘其它功能。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两座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独到之处!

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

千禧公园建成于2004年7月,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完成。建筑师弗兰克.盖瑞被誉为后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是千禧公园的总设计师。

置身千禧公园,处处可见后现代建筑风格的印记,因此也有专业人士将此公园视为展现“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集中地。

露天音乐厅 (Jay Pritzker Music Pavilion)、云门 (Cloud Gate) 和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是千禧公园中最具代表的三大后现代建筑。

@万色城大事件

弗兰克.盖瑞亲自操刀设计的露天音乐厅(杰.普立兹音乐厅)是公园的扛鼎之作,整个建筑的顶棚犹如泛起的片片浪花,能容纳7000人的大型室外露天剧场则由纤细交错的钢构在大草坪上搭起网架天穹,营造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公共空间,这与芝加哥早前中规中矩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耳目一新。

云门由英国艺术家安易斯设计,整个雕塑由不锈钢拼贴而成,虽体积庞大,外型却非常别致, 宛如一颗巨大的豆子,因此也有很多当地人昵称它为“银豆”。

由于表面材质为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板,整个雕塑又像一面球形的镜子,在映照出芝市摩天大楼和天空朵朵白云的同时,也如一个巨大哈哈镜,吸引游人驻足欣赏雕塑映出的别样的自己。

皇冠喷泉由西班牙艺术家詹米.皮兰萨设计,是两座相对而建的、由计算机控制15米高的显示屏幕,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1000个市民的不同笑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隔一段时间,屏幕中的市民口中会喷出水柱,为游客带来突然惊喜。

@知学学园

每逢盛夏,皇冠喷泉变成了孩子们戏水的乐园。至此,让人们不得不敬重艺术家的超凡想象设计,他们抛却传统的公共雕塑功能,而让原本静止的物体与游人一起互动起来,赋予了雕塑新的意义。

千禧公园的规划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将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发掘到极致、诠释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更是在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为城市添上了一抹色彩。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

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位于东京都会区的六本 木、六丁目地区。它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 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 综合体,东京最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六本木新城更加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动力是在2000年 由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来推进的“公共艺术 项目”。包括路易丝·布尔乔亚的巨大的蜘蛛,一共设置了8件的作品。

@TOP创新区研究院

曾经是一条非常平凡的东京的街道,通过日本著名室内装饰设计是Shigeru Uchida来策划,而由10位设计师一起合作进行的一 项崭新的设计项目,变为日本最有特色的一条街,这种设施称之为城市家具(street furniture)。

@TOP创新区研究院

这些艺术品使六本木新城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繁华地带,而改变为以文化为名的地区。它们已经成为了六本木新城无可替代旅游资源,作为地标发挥着巨大作用。

@TOP创新区研究院

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经过17年的不断努力,在政府、民间企业、地方 人士的合作下,六本木新城再开发改造计划于2000年 4月开始建设施工,于2003年4月底完成。

它以打造“城市中的城市”为目的,并以展现其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它结合了良好的艺术设计与开放空间规划,将整体空间塑造得更为艺术化与人性化。这一成功的都市再开发经验,可作为我国未来都市更新发展规划的参考范例。

03

以艺术唤醒乡村

从前连一个美术馆都没有的越后妻有,今天紧紧和草间弥生、川俣正、阿柏拉莫维基、原广司等国际艺术大师联系在一起,当地人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改变。日本和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开始纷纷效仿这种新型乡村建设模式。

下面,我们就以艺术唤醒乡村,看看这些乡村是怎么做的~

濑户内海

濑户内海位于九州、本岛和四国之间,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包括了直岛、丰岛、小豆岛等大大小小3000 多座岛屿,散落在各个岛屿上的艺术作品以及三年一度的濑户内海艺术祭,使这个一度被荒废的海域如今成了艺术爱好者的朝圣地。

直岛曾经是个渔岛,1990年代初被工业垃圾严重污染,当地居民都纷纷搬迁。但是这20年间有个企业家凭借他坚定的信念对这个岛进行了改造,现在成为了以当代艺术为特点的旅游热门地区。

小岛上巨大的草间弥生红南瓜,与另一端的黄南瓜遥相呼应。草间弥生经典的波点作品给人一种既华丽又偏执的感觉。两颗南瓜面前自然少不了拍照的人,甚至经常会排起长队,拍照时为了避免队伍里投来的眼光,掌握好的时机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建筑师安藤忠雄一直偏爱自然光与地下的概念。之前的“日落美术馆”因完全采用自然光,便有了“日落闭馆”的说法。而在之前很多次设计构想中,安藤一直想尝试建一座完全埋藏于地下的建筑,以将对自然的破坏降至最低,达致“人与自然的共存”的境界。这座直岛上的地中美术馆便实现了安藤大师的建筑理想。

所谓“地中美术馆”,它真的是一座完全置身于地面下的建筑,从空中俯视,在山顶漫山遍野的绿植与野花掩映中,有一个圆形的屋顶一样的结构埋于地表,那其实是美术馆的天井,除此以外,游客休想再看到其他部分裸露在外。

@ 收藏拍卖杂志

从地中美术馆出发步行十分钟便可走到李禹焕美术馆。韩国艺术家李禹焕擅长用混凝土柱、铁板、自然石等元素制造一些关系项,一场场关于点线面的对话。这座美术馆是安藤忠雄与李禹焕合作设计的,李禹焕想把美术馆变成一个洞窟,能够看到半敞的天空,于是就有了安藤忠雄用一个三角形广场把三个箱型展示空间连接起来的设计。

@ 收藏拍卖杂志

岛上的酒店Benesse House更是把美术馆和酒店结合在一起。美术馆最大的展品是 Bruce Nauman 的 100 Live and Die,几乎整个一楼和二楼一半的区域都留给了它。据说有很多人特意飞过来看这 100 个霓虹灯一闪一烁间对生与死这个终极话题的视觉展示。

@ 收藏拍卖杂志

石节子美术馆

艺术之村石节子村位于秦安县以北五公里的锁子峡,古称“锁阳关”。“锁阳秋光”是秦安八大景之一,明《秦安志》记曰:“峡长三里许,而山色巃嵸,水声砰湃,三秋风光凓凓,经行者飒然。”寥寥数语,写尽了锁子峡的秋色山水之胜。

@ 石节子美术馆

石节子村是一个特殊的村庄,它的特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艺术与村庄碰撞后,村民精神层面的升华,在这座偏僻小山村里,很少见到整齐划一的当下新农村元素,取而代之的是一件件当代艺术品。

@ 小喬 品人间杂味

用钢筋、布条依据楸树花的形状做了这件有互动的作品,村中小歇的绝佳去处

@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人,对山间、田野、乡村和自然的感情都是深厚和向往的,穿过蓝色的通道,试图将情感的时间和空间都留在原地。

@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坐在石座上的母亲眺望远方,手里攥着布鞋底,以此作品纪念村中已逝以及未逝的13位母亲。

@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这是石节子村的第一辆自行车。

@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石节子美术馆无疑是一个特殊的美术馆,由整个自然村庄的山水、田园、植被、树木、院落、家禽、农具、日用品及村民构成;他们都是美术馆的展品。它是生长在土里,沐浴阳光与雨水的美术馆,你看到的你感受到的都是艺术作品,六十多人十三户村民八层阶梯状分布够成十三个分馆。

美术馆每年不定期的举办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石节子村民与周边村民参与艺术介入艺术也分享艺术;村民与艺术家的交流带来了不同凡响的碰撞,给村民创造机会走出村庄,培养农民艺术家。更多人因为艺术的魅力走进村庄,发现村庄;村庄令艺术更日常,艺术让村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旅豆有话

4月28日,旅豆学堂在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举办了《艺术重建乡村》主题沙龙。此次探访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亲自带队,带领学员在展览空间和收藏空间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