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艺术的雅称「文人的雅称」

互联网 2023-02-12 17:59:1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古人对艺术的雅称「文人的雅称」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凝结了太多的古人智慧,经久不衰的二十四节气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自从仓颉发明文字,细致入微的观察,宝贵生活经验的积累,终于可以被一一记录。

汉字不仅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更彰显着中国式的浪漫主义情怀。它古老又神秘,凭借着独一无二的气质驰骋世界文化之林。

一盏茶、一柄折扇、一叶小舟……看似琐碎平淡的日常,处处透着先人的哲思。用妙趣横生的雅称,谱出余韵悠长的浪漫旋律。

1、形象生动的器物

--

舴艋,小船。李贺《南园十三首》:“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长得像蚱蜢的船,自然是不大的。

净君,帚;凉友,扇。陶谷《清异录·器具》:“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把可以清扫屋舍的扫帚当成干净的君子;能够带给人凉爽的扇子看成自己的朋友,谓凉友。

不夜侯,茶。西晋张华《博物志》:“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干了这杯茶,你就可以倍儿精神。让人难以入眠的熬夜神器,不夜侯。

夏清侯,竹席。宋陶穀《清异录·陈设》:“以竹席拟人,因其能祛暑热,故封为夏清侯 。”

2、鲜活有趣的动物

--

促织,蟋蟀。杜甫《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因为蟋蟀的叫声听起来像是织布机的声音,忽高忽低,想在催促织女梭织,故称促织。

狸奴,衔蝉,猫。黄庭坚《乞猫》:“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后唐有位琼花公主,为自己的爱宠取名叫衔蝉,后来就指代猫了。

金翼使,蜜蜂。玉腰奴,蝴蝶。“蜜官金翼使,花贼玉腰奴。”扇动着翅膀传花授粉的勤劳小蜜蜂是大自然派来的使者,而腰肢纤细的美丽蝴蝶翩翩起舞,却是迷惑众人的采花贼。

山君,老虎。作为百兽之王,霸气的虎子必须有个足够匹配自己江湖地位的称号。

3、荡气回肠的自然景致

--

云雾雨雪,电闪雷鸣,本是再平常不过的景致。在缠绵悱恻的称呼加持下,格外美丽动人。

霄,云。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岚,山林中的雾气。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玉鸾,雪花。辛弃疾 《水调歌头·吴江观雪》词:“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

灵泽,雨水。《楚辞·王逸<九思·悯上>》:“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

紫金蛇,雷电。苏轼《望海楼晚景 / 望湖楼晚景》:“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4、名字好听的一定也很好吃

--

未尝其味,先闻其名。好听的食物名字,光是念出来,就让人垂涎欲滴。

相思子,红豆。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子叶、根、种子有毒,以种子最毒。

碧蚁,酒。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玉团,粽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百岁羹,酱菜。陶谷《清异录》:俗号虀(jī,即荠菜)为百岁羹,言至贫亦可具,虽百岁可长享也。”

5、庸碌日常里的曼妙迷人

--

云鬓,头发。《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晚菘,白菜。《南史·周颙传》:“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锦书,夫妻之间传递思念的书信/情书。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孔方兄,铜钱。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絶交书。

6、历尽繁华与沧桑的古都

--

长安,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姑苏,苏州。张继《枫桥夜泊》:“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金陵,南京。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兰陵,山东临沂市辖县,公元前380年被楚国占领并初置兰陵县邑。“扬州时有下江兵,兰陵镇前吹笛声。”

中国人的浪漫与雅致,早已融入点滴生活中。即使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或许有些称呼早已退出我们的视线,隐匿在遥远的时间长河之中。

那些印在历史的画卷中的美丽记忆,却不曾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