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几个不错的城市雕塑是什么「推荐几个不错的网站」

互联网 2023-02-11 17:59:0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东莞几个不错的城市雕塑是什么「推荐几个不错的网站」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虎门

折断的“烟枪”折不断的精神

在东莞众多的城市雕塑中,最知名的当属虎门镇虎门广场上折断的“烟枪”。

回溯历史,折断的“烟枪”这一雕塑最初源于虎门太平广场建设需要。虎门镇宣传文体局工作人员回忆,1994年,虎门镇政府开始打造虎门广场,要在广场上树立一座雕塑,体现虎门特质。虎门镇政府邀请了著名雕塑家潘鹤。经过实地考察,潘鹤产生了一个想法,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取材,表现虎门人人追求和平自由,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而取得胜利的品质。

潘鹤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书画家,其最为人熟悉的作品有铜雕《艰苦岁月》,该铜雕作品出现在小学课本中,其还有《黄河在咆哮》等代表作。他事后回忆当时创作《较量》的心路过程时表示,虎门销烟震惊海外,反映了虎门人乃至中国人反抗外敌,追求自由的精神,折断的烟枪最能表现这一精神,于是,一双掰断烟枪的手的场景出现了。在潘鹤看来,虎门销烟是世界近代史的壮举,是独属于虎门的骄傲,离开虎门广场,这件雕塑也会丧失其自身的意义。后来,潘鹤把雕塑命名为《较量》。

细看雕塑,有力的双手将“烟枪”折断,见证了中国人反抗帝国主义入侵,与帝国主义较量的历史,这也是潘鹤把雕塑命名为《较量》的缘由。虎门销烟是人类敲响禁毒的第一声警钟。同时,虎门宣教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折断但未断裂的“烟枪”意味着禁毒斗争还是很艰巨。

“烟枪”自1996年建成后,曾在10多年间作为虎门镇的城市LOGO,被用于官方名片、文件等物品中。直至虎门镇最新城市LOGO“开放之门”诞生,“烟枪”标识才停用。雕塑《较量》被誉为最能代表东莞城市形象的雕塑。艺术界曾将其与广州“五羊”、珠海“渔女”、深圳“开荒牛”相提并论。

多年以来,雕塑《较量》也成为虎门的标志之一,人们纷纷与雕塑合影留念。不过,随着2011年虎门对广场进行改造工程以来,“烟枪”雕塑就陷入去与留的争论中。当前,《较量》已经确定在原地保留,不过,由于施工原因,《较量》出现下沉等危机,施工方曾承诺修缮,目前,其仍未复原。

石龙

举重之乡英豪众

一个地方的雕塑,往往与地方精神紧密相连。作为“举重之乡”的石龙,自然也不例外,典型的代表无疑是坐落在中山公园西南面的“举重之乡”雕像,它是石龙著名的旅游景点,折射出石龙举重运动的骄傲。

1956年6月7日,石龙籍运动员陈镜开,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人,举世瞩目。接着,陈镜开连续九破世界纪录。

随后,石龙籍的运动员叶浩波、陈满林又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石龙籍运动员曾国强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举重金牌。因此,省人民政府授予石龙镇“举重之乡”称号。

为举重群英雕像,弘扬举重精神,成为当时石龙人民迫切的希望。

当时,由石龙公安分局副局长赖素忠、民警黎陈青、黄道初等8人组成的中山公园改建领导小组,对景观进行改造,建设“举重之乡”雕像这一重担也落在他们身上。为此,石龙还抽调了两名自学成才的业余美术雕塑爱好者参加,分别是赖树高和姚志强。

“举重之乡”雕像的作品构思,是按某一位破世界纪录者为原型,还是集举重群英为一身?经过认真的讨论,既然是称之为“举重之乡”,反映的是石龙镇人民的精神,应集群英之特点,塑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

因此,举重之乡”雕像必须符合这样的要求:一是要体现石龙举重运动员的英雄气质,光彩照人;二是要身材高大,肌肉凸显,让人过目难忘;三是手举鲜花,胸挂金牌,张臂欢呼,庆祝胜利;四是脚下放着一副硕大的杠铃,显示石龙运动员具有力拔山兮之势。

创作的艺术构思确定之后,姚志强、赖树高专程赴广州请来雕塑家林彬和凌镇威寻求支持。当时,两位专家十分热心,答允作具体指导,并多次亲临石龙,经深入了解拟定雕像艺术创作方案。

由林彬、凌镇威作指导,姚志强用石膏做成40厘米高的模型。经过集体的反复讨论、研究、修改,“举重之乡”的模型终于创造出来了,凝结着集体智慧的结晶,绝非某个人的创作。后经时任镇长王居同志,组织镇委、镇政府的领导审议定稿,决定将模型建成为4米高的雕像。

此时,姚志强离开石龙到深圳工作,雕像的建造重担落在赖树高肩上,在中山公园现今“双龙璧”后面露天舞场的地方,搭起了一个高8米的雕塑棚,开始雕像的雕造。历时9个多月,整体雕像终于大功告成,真可谓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1985年2月,雕像正式落成,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欣然题写了“举重之乡”四字。2003年1月,石龙镇对雕像重修并镌刻铭文,在“举重之乡”雕像前增建一个小广场,让其历史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石碣

重约300吨的袁崇焕石雕

袁崇焕是明末抗击后金的爱国英雄、著名将领,为展现其光辉的英雄事迹,宣传其崇高的品德精神,袁崇焕纪念园以崇焕精神为载体,集仿明朝建筑、雕像、浮雕、对联、诗歌、书法等手法于一体。

来到英雄故里石碣,只要沿着崇焕大道,很快就会来到袁崇焕纪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山门牌坊,花岗岩石的色调,肃穆凝重。牌坊上方写着“袁崇焕纪念园”几个大字,背面“长仰英风”则由广东省原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所题写,而牌坊正面写着这样的对联:“东江圣地,莞邑明珠”。

穿过牌坊大门,沿着大道前行,登上高高的花岗岩石阶,眼前矗立的是一座高15米的袁崇焕石像:袁崇焕身披战袍,抚胸按剑,背枕南天,北面辽陲,仰天长啸,壮志犹存,尽显昔日雄风。

作为纪念园的标志性建筑,袁崇焕石雕像以花岗岩为材质,高15米,重约300吨,由著名雕塑家潘鹤大师耗时14个月雕刻而成。雕像脚下的石基上,刻着“擎天一柱”四个大字,由袁汝南堂宗亲会的成员、书法家袁鸿枢老人于2002年题写。

2002年6月29日,举行袁崇焕故居重修落成典礼,由著名雕塑家潘鹤大师雕刻的高近15米的袁崇焕石像正式落成,展现于世人面前,故乡还重修了袁崇焕衣冠冢。当天,来自香港的袁氏宗亲成为第一批祭拜者。

“这座名为‘擎天一柱’的雕塑是著名雕塑家潘鹤充满激情的作品。”时任水南村支部书记钟灵觉介绍,当年修建袁崇焕纪念园,水南村拿出了3100万元,并得到了香港各界贤达赞助,且很多袁姓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因此,袁崇焕纪念园承载着他和水南人对袁帅的敬仰之情。

说起雕像,钟灵觉感慨颇多。当年,为了能将英雄形象地刻画出来,经过反复构思和讨论,最终敲定纪念园主体雕塑袁崇焕像由享誉国际雕塑大师潘鹤教授承造。当时,为了能邀请到潘鹤教授,钟灵觉曾多次登门拜访。

为了找到一个雕像原型,当时也曾费了一番波折,且颇有意思。有专家考证出,袁崇焕的妹妹当时下嫁到了水南村邻近的唐洪村。因此,大家都认为该村后人具有一定英雄血脉,于是决定从该村筛选出一人,以此作为了雕像的原型。

莞城

凤凰台上金鸡叫

“凤凰台上金鸡叫”,描绘的是“东莞旧八景”之一的凤凰台。迎着晨曦,凤凰台雕塑上的一只凤和一只凰上下契合,飘然起舞,姿态轻盈优美。

凤凰台位于莞城文化广场的圆形广场中央,与著名景点西城楼相得益彰。凤凰台雕塑外观为金黄色,形状酷似一只舞动的凤凰,在造型构图上采用了轴心式的飘然旋转动态,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为一体,展现了凤凰的蓬勃生机和富贵吉祥,也展示了莞城历史的文化韵味及内涵。凤凰台的底基呈八角形,每一个面上分别刻有明朝几位东莞诗人对“凤台秋霁”的佳作,还有一面刻有凤凰台记,该文讲述了凤凰台的历史和对东莞文化的深远意义。

据康熙《东莞县志》记载:“道家山在城内西南,昔有道人修炼于此,故名。其上有凤凰台,相传有凤凰集焉,邑中文士构亭畔。”明代以来,东莞人一直把凤凰台列入“东莞八景”,美其名“凤台秋霁”。凤凰台原址宋朝时建有上清观,旁边有雁塔,凡有中举者均在塔碑上题名。

到了清朝末年,凤凰台已经倒塌了,只剩下了台基,其旁边的雁塔和上清观也相继毁于“文革”时期。凤凰台被誉为东莞诗脉所在地,是东莞文化的重要象征,所以东莞启动重修凤凰台,并在凤凰台所在地,修建文化宫、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文化建筑,当时的凤凰台是在文化宫半山处的一座铜制凤凰雕像。在建设西城楼文化广场期间,原有凤凰铜像拆除搬迁。2005年元旦,东莞在文化广场的圆形广场中央重建了凤凰台雕塑。

凤凰台承载了东莞厚重的文化底蕴。400多年前,明代文人雅士在凤凰台成立“凤凰书社”,经常来此吟诗作对。莞城以建设历史名城、文化新城为契机,深入挖掘莞城历史文化遗产,重现“凤台诗社”文化内涵,衍生了了“凤凰之约”文化品牌,成为了“文化莞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莞城”的标志总体图案为凤凰飞升形状,喻意莞城凤凰台典故,借喻具有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的莞城在新时代犹如火中凤凰,在时代的大潮中浴火新生,迈向新世纪。

万江

东江岸畔“金鳌”游

华灯初上,东江边上的金鳌洲主题公园光彩夺目,霓虹闪烁,最吸引大众的莫过于是立于公园中央的“金鳌”雕像,金碧辉煌的外观,活灵活现的神态,让人过目不忘。

“金鳌”雕像昂然落成,守护着有400多年历史的万江金鳌洲塔,与古塔形成高低呼应之势,成为了金鳌洲主题公园的“点睛”之景。巨鳌高4.8米,身长6.6米,重13吨,由青铜铸成。巨鳌正位于万江河与东莞水道的交汇处,鳌首面江,颇具气势。传说中海里的大龟、巨鳖都称为鳌,头似龙首。女娲补天时,砍鳌足以作擎天巨柱,天才牢牢地被顶起。古时皇宫大殿前的石阶上刻有鳌头,及第的状元可以踏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金鳌”雕像的出现,与金鳌洲塔的人文历史是息息相关的。金鳌洲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落成于明天启四年(1624),为平面八角形,塔身分九层,属楼阁式绕平座砖石塔。据悉,金鳌洲塔原为抗御水害的镇水宝塔,后于清乾隆2年(1737年)重建,近年又修葺一新。

万江的金鳌洲像金鳌形,其四足即原来的横水渡,不断活动,在水中流动,栩栩如生。东莞三面环山,唯独此处缺乏高地,人们便筑金鳌洲塔。有金鳌洲塔镇住,金鳌永远不能离开万江。由于有独占鳌头的成语,金鳌洲塔下,原来建有文昌庙,庙内供祭文武二帝,是读书、习武、求功名的人,考试前必拜之神。

2001年,万江政府投资1900多万元,以“金鳌洲古塔”为主题,兴建了一个集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4万平方米“金鳌洲主题公园”,公园沿江而建,有大型音乐喷泉、“金鳌”纯铜雕像,与金鳌古塔遥相呼应。

东城

黄旗山上灯笼红

“黄旗山顶挂灯笼”是民间传说的东莞八景中的第一景。黄旗山占地面积243公顷,主峰海拔189米,形似旗展,唐代以前称“黄岭”,是东莞的象征。黄旗山又名祖山、主山、镇山、文笔峰、朝山,曾有岭南第一名山的美誉,这主要是因为过去陆上交通艰难,到广东来多由水路,在珠江口入,先到的第一站是东莞,而这黄旗山是东莞附近的最高峰,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必登之处。

每逢夜幕降临,黄旗山红灯笼便会亮起来,只要从市区的高处眺望,便可看到红灯笼。明亮且不刺眼的光芒,给人带来了温暖的感觉。红灯笼是一个大型的建筑雕塑,屹立在山顶,具备了亭台的功能。远远望去,灯笼犹如给山峰戴上了一顶红色帽子,寄予了吉祥之意。黄旗山之所以与红灯笼结缘,这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过去,在黄旗山顶上有一棵千年古榕,因年久心空,满山遍野的小萤火虫飞累了都会飞到树洞栖息,抱成一团,夜间远看如灯笼一般,奇景传播远近,故成为东莞八景之首。

红灯笼位于黄旗山顶峰,为双层的空间构造,第一层为圆形基座,面积约150平方米,四周为石块护栏,配有简单的石刻工艺,第二层为八角形设计,面积约100平方米,周围同样为石块护栏,也配有石刻工艺,是传统的亭台建筑风格。在第二层平台的中央,树立了巨型的圆柱,直径约为3米,为金黄色的外观,配有喜庆的圆弧形设计,色彩鲜明,吸引眼球。圆柱上方托着大型的红灯笼,直径约10米,通体大红色,充满了喜庆吉祥的气息。红灯笼用特色材料制作,晚上会亮光,成为城市的一处独有的景点。

黄旗山被称为东莞的“龙脉”,是东莞人文历史的坐标。《十道地理》上记载“邑诸山自惠州南下,蜿蜒数百里,迤而西,复折而东,至此矗立三峰,高佰刃。县之镇山也。邑学面之,朝岚暮霭,常在几案间。”清朝乾隆年间的《东莞县志》记载“峰峦奇秀,形如展旗,俗呼黄旗岭,即县之朝山也。”

如今,黄旗山公园是东莞市中心区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公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红灯笼是成为大众前来黄旗山的必到之处。不到红灯笼,等同于没到过黄旗山。红灯笼成为了黄旗山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广大市民心中的图腾。

常平

“白鸽”印证经济腾飞年代

关于白鸽的形象和想象,充斥着老常平人的记忆。而这些印象的源头,就出自于坐落在东深公路与常东公路交界、陈屋贝村路口的一座不锈钢雕塑——腾飞的和平鸽。

城市雕塑是一个地方人文艺术氛围的一种体现。而和平鸽作为常平的镇标,是这座京九重镇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常平在农业向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城市雕塑的设置。

据常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年,常平铸造腾飞白鸽有几方面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各地兴起了建设镇标的热潮,而常平镇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决定兴建一座具有常平特色的镇标。而常平寒溪河古称“青鹤湾”,在还珠沥河畔竹林一带曾是鹤鸟群栖息的地方,常平镇与鸟类存有一定的渊源,而白鸽腾飞的形象,寓有吉祥和平之意,与常平经济发展和地名暗合。于是,常平便希望以雕塑的形式,将鸽子的形象定格为常平的镇标。

1989年,常平镇政府斥资40多万元,委托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殷起来,以不锈钢为雕塑主材料,设计了这只鸽子。《常平镇志》记载:腾飞的和平鸽雕塑主题为一羽振翅欲飞的和平鸽,和平鸽站立在一钢铸基座上,基座四面铸有反映当时常平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浮雕。在主体雕塑像后,立有9羽钢铸小和平鸽展翼相随,整组雕塑为具象雕塑,寓意常平经济正在腾飞,和平鸽子为吉祥和平之意。

如今,和平鸽的雕塑一直在东深公路和常东公路交界、陈屋贝村路口振翅翱翔,基座上已开始长藓发黑,而大鸽脚旁也冒出了青草,但依然英姿焕发,栩栩如生。

常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雕塑设立后历经20多年风吹雨打,见证了“京九第一镇”的崛起与发展,守着着这座小镇的风云际会。多年来,作为常平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成为常平人共同的记忆。

信息来源:房掌柜东莞

综合整理:石明石雕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