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的演技「何冰和冯远征比较」

互联网 2023-02-10 21:04:3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濮存昕的演技「何冰和冯远征比较」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北京人艺,代表着中国话剧演出的最高水平。

人艺走出来的演员,演技几乎不会让人失望。

在流量明星演技一次次被诟病的当下,实力派的戏骨成了一股清流,一次次出圈。

今天,我们就聊聊与北京人艺有关的5位男演员。

01濮存昕:从蹩脚演员到人艺长子

何冰说,濮存昕是人艺的长子。

濮存昕与人艺有着天然的血源联系。

他的父亲苏民是北京人艺的导演和演员,蓝天野、朱旭这样的艺术大家,是看着他长大的。

所以,他对人艺的感情,从小就建立了。

小时候,濮存昕常在人艺的化妆间玩耍,从化妆间到后台,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但通向后台的资格,却不是随随便就能有,当时苏民是禁止濮存昕进入后台的,而他要获得入场券,必然要付出百倍努力。

1977年,濮存昕考入空政话剧团,成了一名话剧演员。

但接下来九年的时间,等待他的不是舞台上的星光闪耀,而是寂寂无名的龙套生涯。

好不容易等到一部《周郎拜帅》,出演主角周瑜,可因为不是空政话剧团传统的军旅题材,只在北京演了19场就停止了。

《周郎拜帅》是濮存昕在黑暗中触碰到的一缕星光,可这点星光很快又归于黑夜。

颇受打击的濮存昕开始怀疑人生,觉得自己一辈子或许就这样了。

可没想到,机遇很快再次降临。

《周郎拜帅》

1987年,北京人艺排《秦皇父子》,蓝天野坚持扶苏一角只能由濮存昕演,力排众议,借调濮存昕进入人艺,也让濮存昕的事业迎来了重大转机。

虽然机会来了,但惊喜过后,又是一次次的折磨。

由濮存昕演扶苏,虽然是蓝天野一早就看好的,但实际上,当时他的演技相当拉跨蹩脚。

宋丹丹更是直言濮存昕不是做演员的料。

濮存昕牟足了劲儿演,却并没有得到蓝天野的认可。

老先生气得踢道具,结果一不小心自己疼得直岔气。

老院长曹禺看完他的表演,说:“台词听不清,是我耳朵不好吗?我认为不是,北京人艺的演员不会说台词了?!”

他让导演提提意见,导演提不出来,因为演的全不成,哪儿都有问题。

这时,朱旭老爷子提醒他:别演戏,演人!说台词,别说词,说意思!

一语提点,让他茅塞顿开。

他以笨鸟先飞的自知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优秀的演员,不但风靡全国,还成了人艺的台柱子。

朱旭

1989年,他出演了谢晋导演的《最后的贵族》,之后又与谢晋合作了《清凉寺的钟声》。

作为影视新人,连续两次与大导演合作,是旁人羡慕不来的幸运。

1994年,他出演了《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在履历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正让濮存昕家喻户晓的是《英雄无悔》中铁骨铮铮的人民警察高天。

高天英俊、英勇、大公无私、义薄云天的形象,满足了无数女性对男人的幻想,由此,他被称为“少妇杀手”。

他还演过《一轮明月》中经历世间繁华,最终归于佛门的弘一法师;也演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出演这些作品的时候,不仅是他在塑造角色,角色也在涵养他。

他坦言弘一法师是影响他一生的角色,在饰演角色过程中体悟学习到的佛家智慧令他受用终生。

在舞台上,濮存昕也不断精进。

《雷雨》《哈姆雷特》《李白》《阮玲玉》《茶馆》《窝头会馆》……

人艺的经典剧目中,活跃着他的身影。

尤其是李白,一个角色演了30年。

濮存昕曾说,最初演李白的时候还年轻,但演完一场会觉得特别累;现在年龄大了,却演得更加自如,轻松。

30年的时光磨练中,角色与演员不断融合,早已合二为一。

为了舞台,为了北京人艺的发展,濮存昕渐渐远离了更容易赚钱的影视圈,潜心话剧演出。

他还一度接手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行政工作,挣扎于各种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

幸而最后辞呈被批准,他又可以心无旁骛地演戏了。

演戏之外,他还热心公益,是中国第一位预防爱滋病宣传员。

他的宣传员身份不只是说说,而是身体力行。

他和艾滋病患者共同生活,邀请艾滋病患者到自己家里做客,让女儿太太一起为他们下厨做饭,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更多人艾滋病患者没有那么可怕,他们值得被关爱。

当一个演员被称为艺术家,除了精湛的演技,也必然跟风骨有几分关系。

而濮存昕值得一个艺术家的称号。

02 冯远征:“家暴男”与“娘娘腔”都成了标签

冯远征出名,离不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家暴男安嘉和。

剧中,他暴打梅婷的画面,在镜头外都觉得触目惊心。

当初他把这个角色演得有多真?

真到共事多年的同事和自己的丈母娘都觉得他现实生活中是个家暴男。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播出后,丈母娘打来电话,明里暗里套话,就怕冯远征打了自己的宝贝女儿梁丹妮。

单位一位同事则觉得:如果他平时没有家暴的习惯,怎么可能会把角色塑造得如此深入人心。

梁丹妮到剧组也被同事带着异样的眼光打量,总觉得她在家的处境就是电视剧中的梅婷。

观众因为入戏太深,有人威胁冯远征不能再打老婆,有人则直接给了他两巴掌。

后来,冯远征说:“那会儿网络发达我就‘死’了,幸好那会儿网络不发达”。

参照吴越饰演小三凌玲被骂到关闭评论,徐海乔演了反派角色求生欲爆棚地各种彩虹屁夸奖刘亦菲才躲过一劫,如果安嘉和的角色放到现在,可不就让冯远征吃不了兜着走?

自从冯远征演了这个角色,再演什么戏,观众先带入的,都是安嘉和。

他自己肯定不愿意把自己框在安嘉和的框内,所以,他不断寻求突破。

他出演了冯小刚的《天下无贼》,片中饰演一个另类的劫匪:带着蓝猫面具,说话娘娘腔,完全不同于观众日常中对劫匪的认知。

三分钟的客串,却留下了搞笑名场面,也让他获得了第25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之后,他又在《非诚勿扰》中客串了娘娘腔建国,gay气十足的表演,让人起鸡皮疙瘩。

继“家暴男”之后,“娘娘腔”成了他又一标签。

而能够把不同的角色演成不同的标签,也可见他的角色塑造力。

和濮存昕一样,最近几年,冯远征把主要心力放在了话剧上。

主演了《公民》(饰演溥仪),《司马迁》(饰演司马迁),《玩家》(饰演靳伯安)。

导演了青年版话剧《日出》。

就是这样一个实力派,当初报考北电的时候,也曾因为形象不合格被拒,幸而后来考入了北京人艺,才得以继续自己的演员梦。

以貌取人者常有,但不屈的灵魂足以对抗偏见,从这一点来说,冯远征也是个励志boy.

03 何冰:从小人物到大人物

从小时候开始,何冰心中就藏着一个演员梦。

彼时,12寸的黑白电视里,不那么高清的影像为他搭建了一个浪漫的梦,梦想着有一天电视中的影像是自己。

但是,他不敢告诉任何人自己内心的想法。

原因无它,就是觉得自己丑——又胖又黑,像个黑土豆。

他想报考北电,但听说北电注重相貌,只能放弃。

后来听说中戏没那么看颜值,就旷了半天课,借了五块钱,瞒着家人偷偷去报名。

结果,在中戏校园里逛一圈,就没了底气。

他先是看到了高大帅气的胡军,又看到了帅得没边的贾宏声,接着是刚上完形体课的吴宇娟和巩俐,帅哥美女齐亮相,看得他心里拔凉拔凉,灰溜溜地走了。

因为他担心再看下去,就不敢来考试了。

不过他还是顺利通过了一试二试。

等到三试的时候,他从幕后悄悄往台下一看,吓了一跳。

因为他报考的是中戏和人艺合办的表演班,当天人艺的大咖都到场了:

于是之、林连昆、郑榕、蓝天野、朱琳、刁光覃……

全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于是之

战战兢兢中,他等来了录取通知书,然后便不知深浅地做起了明星梦,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光芒万丈了。

但不曾想,黎明前的黑暗,比他想象的要长。

中戏毕业后,他进入北京人艺工作。

可是,当同班的陈小艺和江珊已经担纲重要角色,胡军也混得可以的时候,他却一直在跑龙套、坐冷板凳。

一个人的青春也就那么几年,何冰的青春时光过得郁闷无比。

首先是因为穷:几十块钱的工资连吃饭都不够。

其次是对未来的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

当时,他每天的生活就是:

睡到中午起床,因为无所事事,就用读小说打发时间。

等到四五点的时候,可能牙没刷脸没洗就骑着自行车去剧院。

然后在剧院洗个热水澡,发挥“糙汉”“懒汉”特性,所有的卫生步骤一次解决。

晚上演出的时候,他上台跑个龙套,一天的工作也就结束了。

回去后继续看小说,困了,书直接扣在脑袋上就睡过去了。

反正只要下午四点前起来就行。

谁年轻的时候不曾豪情万丈,然后又被风雨狠狠击打?

曾经做着明星梦的何冰在看不到未来的时候,也只能一天天熬着,然后在烦闷中安慰自己:是他们傻呗,发现不了我这块金子。

1993年,他得到了话剧《鸟人》中一个只有七分钟表演时间的小角色。

他知道,自己一定要卖力演,不然就要重新做回角落里的小龙套。

而事实也如他所愿,从此他摆脱了龙套生涯。

但接下来,又一个紧箍咒套在了他身上——小人物。

比如,《甲方乙方》中的梁子。

作为演员,谁不想站在舞台中间做主演?

何冰也同样。

直到《大宋提刑官》,何冰终于“咸鱼翻身”,等到了梦寐以求的角色。

作为央视大戏,这样重要的角色原本是轮不到他的,但无奈备选的陈道明、陈宝国、张丰毅都没有档期,最后被何冰捡了漏。

此前,何冰并没有担纲大戏主演的经历,但凭借着一股子自信,他大胆接了。

《大宋提刑官》播出之后,效果出人意料——收视率竟然一度超过《新闻联播》。

从此,他的这张脸被全国观众记住了。

之后,他虽然曝光不多,但交出的作品令人满意。

《白鹿原》中的鹿子霖,《情满四合院》中的看似不着调,但心地善良的何雨柱,《芝麻胡同》中的酱菜铺老板严振声……

他还凭借《情满四合院》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凭借《芝麻糊同》获得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在舞台上,他凭借《雨过天晴》《赵氏孤儿》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而且揽获了中国话剧金狮奖。

无疑,他已经进化为一枚成熟的戏骨。

04 吴刚:守得住寂寞,才能厚积薄发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吴刚就被选入了中央电视台的银河少年演出队,成了一名小演员。

第一部荧幕处女作是和大名顶顶的济公游本昌合作,出演儿童单本剧《大轮船来了》。

刚演完电视的吴刚非常得瑟,可当时很少有人家有电视机,学校的同学老师哪里能看到他的表演成果?

为此,他专门把拍片时候的废胶卷找出来洗了一些,以向同学老师炫耀。

为了进入表演的殿堂,吴刚报考过中戏和煤炭文工团,然而都名落孙山。

尽管连遭打击,但他认准这辈子一定要做演员,所以再接再厉,终于在1985年考入了北京人艺演员培训班。

毕业后,他长期沉浸在话剧舞台,很长时间不被熟知。

直到2008年之后,他出演了陈凯歌电影《梅兰芳》中的十三燕大管家;电视剧《潜伏》中狡诈的情报处长陆桥山;献礼片《铁人》中的石油工人王进喜,才渐渐被人熟知。

为了塑造铁人王进喜,吴刚连续两个月每天只吃十几粒花生米,几个黄瓜,几个西红柿,瘦了20斤。

当拍到跳井等镜头的时候,因为体力跟不上,拍完特定的镜头后,他必须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拍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这一角色,他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2017年,《人民的名义》播出,吴刚饰演的达康书记风靡一时,不仅在网络上各种被造梗,还有了专属的表情包。

这一角色也为他赢得了白玉兰奖最佳男配奖。

此时55岁的吴刚,真的红了!

之后,他接连塑造了《破冰行动》中禁毒局副局长李维民,《庆余年》中的阴沉难测的陆萍萍。

几部爆款剧加身,他成了公认的实力派。

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吴刚的成功自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积淀。

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他从没有台词的龙套,成长为台柱子,耐得住寂寞,拒绝得了名利,后来的精彩绽放,不过是几十年历练后的厚积薄发。

濮存昕说他的表演是水到渠成,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默默挖渠。

吴刚在人艺舞台上的第一个角色是《蔡文姬》中的群众,没有台词,甚至没有多余的动作,仅仅是拿着一杆大旗,在舞台上戳40分钟。

不过,彼时的他也是幸运的,因为当时人艺的大家都在,那40分钟里,他看到的是老艺术家们令人震撼的演出。

他们的水平,成了他心中的标杆,之后的几十年表演生涯中,他把殿堂级的演绎水平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即使不能达到,但始终心向往之。

而事实也早已证明,因为热爱,因为坚持,他最终硕果累累。

在影视和舞台之外,他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即使结婚几十年,吴刚与妻子岳秀清依旧宛若初恋。

在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他说要把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告诉在兰州拍戏的老婆岳秀清。

因为岳秀清告诉过他,她曾无数次梦到丈夫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台下的掌声和祝福。

而这一天,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岳秀清要比吴刚成名更早。

2002年,因为出演《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市井小人物毛莎莎,岳秀清被观众熟知。

很长一段时间里,提起吴刚,人们说的是“岳秀清的丈夫”,而不是演员吴刚。

但对于“女强男弱”的局面,他没有尴尬,有的只是为妻子感到骄傲。

对于名和利,吴刚并没有特别多的执着,即使在没有爆红的时候,他也是享受的心态。

他曾在采访中曾表示,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做得还不错,又有幸福的家庭,人生就只剩下乐了。

彼时,他还不是人人熟知的达康书记。

05 杨立新:从无心插柳到奉献一生

1975年,不到18岁的杨立新进入了北京话剧团,也就是后来的北京人艺。

杨立新进北京人艺,完全是无心插柳。

当时他的一个同学考北京曲剧团,他是陪考,然后在现场唱了一段戏。

现场老师说:唱得不错,但是声音不行。然后建议他报考北京话剧团。

或许是看中了这个苗子,曲剧团的老师给他写了一个条子,让他去北京话剧团找李棠老师。

面试当天,老师让他当场念一段《智取威虎山》的词。

杨立新从小就是戏迷,家旁边就是戏院,《智取威虎山》的词他早就背下来了,然后他就那么一念,最终等到了被录取的消息。

当时他对北京人艺其实还没什么认知,在他看来,进北京人艺学员班和进北京锻压机床厂做学徒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一份糊口的工作罢了。

后来,随着认知的加深,他才把表演作为从事一辈子的事业。

进入人艺第二年,杨立新在《万水千山》饰演“敌副官”,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话剧。

当时与他搭戏的是“中生代”实力演员朱旭。

1980年,人艺复排话剧《日出》,导演刁光覃指名让23岁的杨立新出演主角方达生,他有了与前辈严敏求搭戏的机会。

之后,他又参演了《左邻右舍》《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哗变》等多部话剧,角色虽小,但不乏亮点。

31岁时,杨立新已是国家二级演员。

杨立新与儿子杨玏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电视剧的兴起,杨立新开始涉猎影视。

他在电视剧《末代皇帝》和电影《夜盗珍妃墓》中连续两次饰演光绪皇帝。

还曾在《我爱我家》中饰演有点怕老婆又善良可爱的居家男人贾志国。

他也是《楚汉传奇》中与刘邦共谋大业,后来又与吕后一起设计处死韩信的萧何;

《大江大河2》中的水书记。

虽然他出演的角色多是配角,但在话剧舞台上积累的经验,让他即使演小配角也照样出彩。

06 经验与反思

以上几位演员,基本代表了同年龄段演员的最高水平。

任何一个拉出来,都是值得敬佩的艺术家。

那么,这样的艺术家是如何炼成的?

第一,踏踏实实,厚积薄发。

北京人艺有一个观念:一毕业就演大主角,对演员来说是灾难。

好的表演需要阅历的沉淀,也需要技巧的一步步打磨。

前文提到的演员,不管最初是多好的苗子,无一不是从龙套生涯开始。

濮存昕跑了9年龙套,演《秦皇父子》的时候已经33岁,凭借《英雄无悔》爆红时43岁。

在大红之前,他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表演经验。

何冰的龙套生涯短一些,但他出演《大宋提刑官》的时候,也已经有14年的经验积累,而且拿过两次梅花奖。

彼时,他是万事俱备,只欠机遇。

吴刚更不用说了,当周围的同事在影视圈闪耀的时候,他依旧沉静地在话剧舞台上磨练。

出演《潜伏》时,他已经在北京人艺待了24年。

如今,在造星节奏不断加快的娱乐圈,让一个演员再花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去沉淀,显然是强人所难,也不现实,但作为一个表演者,基本功总要过得去吧!

这是对角色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可这点基本要求,也不容易达到了。

第二,实力担当,本事过硬。

一般而言,剧院的话剧囊括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作品,这就要求演员有塑造不同风格角色的能力。

所以,吴刚既演得了反派陆桥山,也能演正能量的铁人王进喜。冯远征能把安嘉和演成观众的童年阴影,也能把娘娘腔演成自己的另外一个标签。濮存昕更是塑造了弘一法师、鲁迅、警察高天等完全不一样的角色。

舞台的锤炼,让他们拥有了强悍的塑造角色的能力。

第三,演戏先做人,源正流清。

曾经从事演艺事业的老人始终牢记,戏比天大,要演戏先学做人。

一个演员的品行,比技艺的精湛更重要。

北京人艺有着良好的传统,于是之、蓝天野、朱旭等一辈老先生,身体力行地为后来者树立了典范。

观察以上几位演员就会发现,他们有做人的底线,也没有那么强的名利心,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演戏。

但如今的演艺圈丑闻频出,一次次刷新着观众认知的下限。

演戏,走红,似乎已经与人品没多少关系。

只要资本到位、资源到位、人设到位,什么样的人都能红起来。

待东窗事发后,又留下了一地鸡毛。

所以,实力派罕见,割韭菜者不乏,到底是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