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被叫停「艺考迎来重大改革,专家解读」

互联网 2023-02-08 14:55:1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考被叫停「艺考迎来重大改革,专家解读」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份名字很长的文件公布,代表着教育部规范艺考的决心。这份文件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这种决心让我想到了曾经爆发的那些艺考黑幕,和黑幕中的那些人。

一、曾经阴云密布

曾经违规的校领导,你还记得几个?

湖北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刘刚,因为包括违规帮学生通过学校专业考试收取贿赂等众多错误,在2013年被立案调查,在2015年被判有期徒刑11年。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孟新洋,因为与刘刚同样的行为受贿上百万,在2014年被带走调查。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原党总支副书记袁进钊,竟然泄露学校的考试试题,此后试题被拿去专卖,袁进钊在2017年被判有期徒刑1年3个月。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原院长,云南艺术学院原副院长王红星,利用职权帮助考生通过学校的专业考试,因受贿在2019年被判有期徒刑5年。

违规的不仅仅是校领导,还有教师。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原教师卓越成,利用工作之便帮学生通过学校的面试,从中索贿二十余万元,在2014年被判刑6年。

2016年11月,四川音乐学院原教师吴李红被学生家长举报,检举其有利用招生而受贿行为。2020年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的3位女教授——杨婉琴、费莉、邓芳丽(声乐系副主任)先后被纪检监察机关带走调查。原因是声乐招生的腐败问题。

二、如今风清月明

尽管曾经的艺考黑幕不少,我们还是可以相信现在的艺考。我不能断言说在全国的艺考中根本不存在舞弊,但我知道,在当今环境下,想要通过“走后门”被录取,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位老师,可能在开考前一天才知道自己被选为考官,可能在考试当天才知道自己要去哪个考场,要考什么。

考试过程中,考官不可以带手机,考试结束不能把纸质材料带走。甚至还有部分省份在艺考的过程中,实行新的“盲考盲评”措施,直接灭掉了“走后门”的可能。

悲哀的是,每年都有很多家长相信了别人的谣言,为了“走后门”而被骗。被骗的家长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花钱买分”的,另一种是“疏通关系”的。所谓的“花钱买分”,指的是某些无良机构宣称自己“有门路”,帮孩子在艺考中“买”到高分。所谓的“疏通关系”,指的是某些无良人士宣称自己跟学校的领导或者老师很“熟”,可以帮孩子顺利通过校考。

参加美术考试,试卷背后只有号码,没有名字,一份卷子要经过十几个老师的品评,谁能做通十几个老师的工作?面试中的考官、考场、考生都是随机的,谁能做通所有考官的工作?

无良机构、无良人士的这些所谓“服务”,根本不会签订合同,上当了也没法追责。家长和考生没有办法去验证自己被录取,究竟源自于自己的实力,还是“花钱打通了关节”。所以,家长的钱基本上都白白被“中间人”赚走了。

市场上还有不少机构打广告的时候使用“包过拿证”和“签约包过”这样的词,坦白讲,这都是虚构出来的“概念”,骗你没商量。有的家长抱着侥幸心理,总想花钱去买概率,万一“走后门”是真的,不就“赚便宜”被录取了吗?

这么说吧,即便你“走后门”进了校门,最终也“成功”毕业,这也不能代表你“安然无恙”。一旦经办者东窗事发,或者你的行为被举报证实,又或者你“大嘴巴”自爆(参照某艺人),等待你的就是取消学位证。如果你在体制内工作,可能一生都得不到晋升的机会。为了考大学而舞弊,你将一生寝食难安,真的值得吗?

三、新规终于出现

在这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有七个值得一提的举措,它们与艺考息息相关:

第一,考试与评价分离,全程要录音录像,考场考生评委三者全部随机;

第二,整合评委的信息,增加外省的评委,校领导子女考本校必须公示;

第三,指定负责的领导,明确党委的责任,不管什么事都需要有人负责;

第四,省级监督要确立,举报渠道要清晰,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回应;

第五,招生工作需透明,录取名单要公示,招生计划和考试方案全透明;

第六,学生入校需测试,违规录取要严查,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诚信档案;

第七,提高文化分要求,招生名额会减少,高考不再招收高水平艺术团。

四、黑幕为何流传

现在的艺考,已经基本不存在作弊的可能,但是坊间对于“黑幕”的传说却不少,这是为什么呢?三个关键词:猎奇、平衡、广告。

什么是“猎奇”?人嘛,都有猎奇心态,对于“小道消息”我们比较喜欢,而且热衷于传播。这种传播能够让我们沉醉于“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错觉中。

什么是“平衡”?少部分没考好的考生,特别喜欢宣扬考试有黑幕,通过抹黑别人而自我欺骗,平衡外界和自己之间的关系,得到虚无缥缈的宽慰。

什么是“广告”?有些传言是人为制造的,试想一下,如果所有人都相信艺考有黑幕,对谁是最有利的?我认为对那些自称“有门路”的无良机构和无良人士最有利,靠着这种错误认知,他们每年动动嘴皮子就能入账几十万。

对于曾经的艺考黑幕,如今的环境清朗,你怎么看?你听过哪些关于艺考的“传说”?来评论区聊聊吧。

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我是“大学活地图”缪登峰。原创不易,期待你的关注、点赞和转发。

#头条开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