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的艺术发展「后现代艺术流派」

互联网 2023-02-08 10:35:4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19世纪末的艺术发展「后现代艺术流派」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是赵鸣程,鸟鸣山更幽的鸣,鹏程万里的程。

外国美术史就像故事一样去了解,不要抱着重点的思维去了解,否则你就会发现,记住得太少了。

先来和大家谈谈一些美术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你是这样划分的嘛,若小伙伴们有不同的想法,在留言区留言小编及时修改、更新。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19世纪最后20年到20世纪初,追求唯美主义,强调装饰性特点的艺术倾向风靡西欧,称之为“新艺术运动”,它发端于19世纪下半叶莫里斯为代表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当时莫里斯一派认为,工业化进程和大机器生产严重地冲击着艺术,使艺术品丧失了其美观和技艺性,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责任就是恢复艺术的审美性,将工业生产同艺术构思结合起来。这种思想迅速从英国扩展到整个欧洲,得到各国艺术家的支持,演变为一场群众运动,它涉及到绘画、雕塑、建筑、书籍装帧、插图、家具、日用品设计、妇女的服饰打扮和群众审美趣味等各个方面,影响广泛。新艺术运动并没有统一的风格,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和名称。

克里姆特画作《音乐一》

克里姆特画作《少女》

《鲍尔夫人》

古斯塔夫·克里木特(Gustav Klimt 1862~1918年)是奥地利的天才艺术家,“维也纳分离派”的核心人物。维也纳一批对原保守艺术团体不满的艺术家,于1897年成立了“奥地利造型艺术协会”。不久,由于观点相左,克里木特同另外八位青年艺术家退出了这个协会,重新组织起一个派别,这就是“维也纳分离派”,克里木特出任第一任主席。“维也纳分离派”包括画家、装饰美术家和建筑家。他们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相近的艺术思想使这些人走到一起。他们倡导创新,反对守旧,主张艺术创作同当代生活相结合,强调艺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克里姆特画作《吻》

克里木特的主要作品有:“贝多芬雕像装饰壁画”(1902年),维也纳大学壁画“医学”、“法学”、“哲学”(1907年),壁画“吻”、“朱迪斯”(1901年)、“女人的三个阶段”(1905年)等等。吻(1908年,180×180厘米,壁画)(图7-2)这幅以金色为主调的装饰壁画,表现了人类永恒的爱情主题,这儿描绘着一对热烈拥抱亲吻的恋人。在一片细碎的花丛上跪着一位被男子拥在怀里的姑娘,她身着象征女性的圆形图案长裙,皮肤白皙,姿态柔媚,陶醉在恋人的热吻中。男子双脚埋在花丛里,作品 吻 克里木特象征男性的方块图案斗篷从他肩上直垂到花丛,他正俯身急切地亲吻着姑娘的脸颊,那深褐的肤色和粗壮的脖颈增添了男子的力度和刚毅,整幅画除面部和四肢外,几乎所有的地方都采用了金色作底,显得辉煌灿烂。作品既表现了热烈的爱情,也暗示着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望,它流露更多的是情欲的追求和满足。这使克里木特的画带有几分独特的情调,它绝没有罗丹的同名雕塑那份清纯和崇高。

插画01

插画02

比亚兹莱(A·V·Beardsley 1872~1898年)是英国杰出的插图画家、唯美主义者,可惜他在这个世界上仅活了26岁便被肺病夺去了生命。他在世时,以黑白插图的奇巧构思和精美造型享誉英国画坛。

说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要接近尾声了,你学到了嘛?喜欢我写的文章的伙伴们可以相互分享并转发给你身边的人们,为他们介绍普及文人的这些事,希望我们能够每天学习点点滴滴,坚持是最伟大的力量,每一个你、我、他都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