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漳州市非遗项目」

互联网 2023-02-08 09:21:1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漳州市非遗项目」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非遗

因送哥嫂于卜去广南城

才到潮州

喜遇上元灯于月明

偶然灯下遇见阿娘

有只绝群娉婷

见恁娇姿绝色女

于即会惹动我只一种相思

——《陈三五娘》

锦歌赴甘肃省张掖市

参加国家级非遗(说唱类)展演活动

拍摄者:游明元

锦歌连续6年参加

漳州市曲艺春晚演出

拍摄者:林艳

锦歌简介

一方民社

百里弦歌

诗曰:锦歌生发在芗江,蛮歌野调千古传。“七字”、“杂碎”共“杂念”,声声句句漳州腔。

锦歌是闽南语漳州声调演唱的一种古老的说唱曲艺。锦歌又有俚歌、弦歌、乡音、锦曲、杂凑歌、杂锦歌、歌仔的称谓。主要分布在九龙江下游平原的芗江、锦江支流,与南音相伴形成闽南的两大说唱曲艺。2006年5月,锦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JIN GE

渊源背景

唐朝

唐朝高宗麟德六年(664年),陈元光部属承事郎丁儒诗作《归闲诗二十韵》中,就有 “土音今听贯,民俗始知淳……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这是有关锦歌最早的描述。

宋朝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漳浦县令建“弦歌堂”,《漳浦县志》记曰:“县城东郊有‘弦歌堂’系宋元符元年建。庆元元年,(1195年)县爷叶老才重修,其子祜甫为记。”

明朝

明清时期,是锦歌发展的高峰期,其影响逐渐扩展到漳州周边的厦门、晋江。随着闽南先民在海外的开拓,传播至东南亚各国闽南人生活区域中。

明末清初,锦歌被漳州先民带入台湾,汇集吸纳了大陆传入台湾的采茶山歌,漳浦大车鼓曲艺,形成新的戏曲剧种“歌仔戏”。

清朝

清末民国初,“锦歌”在表达形式上出现“堂”派与“亭”派不同的艺术风格,成为漳州地区最盛行的民间曲艺。

JIN GE

艺术特色

锦歌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曲调通俗流畅、易学易懂。

锦歌是闽南语系漳州话声调音韵的集大成者,锦歌曲调大致有五大类:①杂嘴仔②四空仔(又名七字仔)③大调④小调⑤杂歌。演唱语言以方言为主,偏韵为副的曲体,七言四句为多,和不规则的长短句式,经常运用诙谐的衬词为辅助音调语气。

锦歌说唱文本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天文地理、神话传说,有朝廷、民间故事。分为“大柱”、“小拆”、“杂嘴仔”、“红歌”四大类。

“大柱”如《陈三五娘》、《山伯英台》、《白扇记》、《孟姜女》、《杨曾拾翠玉》;

“小拆”:如《金姑赶羊》、《井边会》、《二十四孝》、《如常怨》、《郭子仪拜寿》等;

“杂嘴仔”有:《无影歌》、《土地公歌》、《调》、《长工歌》、《娶媒歌》;

“红歌”有:《妇女歌》、《抗战歌》等等。

JIN GE

社会影响

在芗城区锦歌传承中心开设锦歌培训

——拍摄者林艳

闽南锦歌是闽台海峡两岸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深深扎根于闽南方言,是广大海内外闽南侨胞表达强烈的思乡情怀,寄托思想情感,勉励奋进的最直接的精神食粮,是闽南人在台湾播种同根文化的历史见证。

从某种意义来说,闽南锦歌是他们的“土歌”、“乡情。多少海外闽南侨胞就是带着曾给他们带来理想和快乐、拼搏进取的乡情、“土歌”回乡寻根谒祖,旅游观光,唱着浓醇似酒的乡音,使他们久久不忍离去。

闽南锦歌正因为受广大平民百姓的喜爱和理解,才使锦歌久悬千年而不坠,远播中国台湾以及世界各地而辉煌。

JIN GE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漳州文旅新媒体矩阵

漳视新闻zztvnews漳州广播zzgbdt漳州市图书馆fjzzlib福建省漳州市博物馆zz-museum漳州市艺术馆zzsysg666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gh_cb2d20734732红军进漳纪念馆zzsjng扬帆龙海gh_c89aca3df63f厦一站漳浦xyz-zp漫步云霄yxly0596东山岛旅游DSDLY2014清爽华安haxlysyj慢客长泰mkct0596多彩漳州港visitcmzd

END

来源:漳州非遗

投稿邮箱:253623164@qq.com

新浪微博:花样漳州文旅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