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对于我们的职业规划有决定性作用「兴趣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影响」

互联网 2023-02-07 18:36:2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兴趣对于我们的职业规划有决定性作用「兴趣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影响」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句千古流传的名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意思是说,芸芸众生都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劳碌奔波。

百度图片侵删

此处的劳碌奔波,像极了我们日常为了衣食住行而做的工作。

的确,职业在人的一生占据着重要位置,被赋予了诸多意义,比如:生存需要、生活中实现梦想需要、社会职业成功需要、以及回归到个人身上对他人传承下来的精神和智慧需要。

有句话说:一个人放对了地方就是人才,放错了地方就变成蠢才。可见纵有满腹才华也需有用武之地,拥有正确的职业赛道。否则只能是落入平川的老虎变成庸才。

那么怎样才能在职场中很好地定位自己?进入职场正确的范式又是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书中,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该书封皮

作者阿尔约沙.诺伊鲍尔,奥地利拉茨大学心理教授,专门从事研究人类能力及其神经生理基础,并荣获威廉.斯特恩奖。担任奥地利心理学会等多个科学学会主席。

他对上万受试者进行了多年的实验,结合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数据分析,全方位指导读者如何择业,提高职场竞争力。

书中写到:无论你是即将步入职场、还是想转换工作、都绕不开一个话题:就是究竟应该选择自己擅长的事业,还是自己喜欢的?

这就牵扯到两个核心因素:能力(擅长的)与倾向(喜欢的)。

面对这样两个看似抽象的概念,作者娓娓道来,一一拆解,并按重要性和优先程度将其所含要点逐个分析排序。

给出的观点是用兴趣和能力定位自己,做出正确选择和努力。在努力赚钱、追求理想、寻求稳定之间找到平衡。

01.自我定位从三道开胃菜开始

作者在第二至第四章的开头,分别给出用于测试认知领域中的天赋和才能、个性特质、以及兴趣领域等方面的简短的自测试题和评估,作为开胃小菜。

1,通过DIPS分类方法与职业相关的天赋种类、天赋定义及其对应的职业群体,将人的天赋分为10种两大类,分别是:

认知领域的语言天赋、逻辑—算数天赋及空间天赋;

非认知领域的内省天赋、人际天赋、身体—动觉天赋、音乐天赋、自然天赋;

以及经常出现在职业数据库中的创造天赋、美学天赋。

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天赋是一个人基因里带的并且在幼儿时期就显露出来的潜能。在成年之后不易改变。

通过对认知天赋做测评得出的结果就是人们所说的智力水平。

天赋只有通过学习和知识获取,通过训练才能转化为可观察到的能力。

清华大学的韦神韦东奕智力超群,但是却不太善于和别人交流,就算后天学习了相关知识,经过了高效练习,我们也很难想象他能在人际关系中驾轻就熟。

2,个性测试结果,是如下图所示的大五人格类型即:外倾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与神经质、宜人性和开放性。

3,通过RIASEC模型来进行兴趣测试,该模型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ohn Holland)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及其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

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及常规型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

除了天赋与个性特质,兴趣决定着一个人在自身职业中能够获取多少成功、收获多少幸福。但其重要性远低于天赋,天赋越高,获得成绩就越好。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寻找职业与自己个性特质之间最为匹配的,然后把这种匹配关系在兴趣和天赋侧重点之间进行平衡。

在书中,作者用一位名叫汉斯的35岁男子,花费15年时间来寻找自己工作为例说明,善用自己的才能,做与自己个性相符的事,遵从自己的兴趣。就会获得成功和满意的职业生涯。

书中插图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自认为地了解自己,犹如冰山一角,只流于表象,表象之下最真实的自己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

02.认识自我存在着“盲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有三样东西及其坚硬: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

对于自我认识,书中写到:一个人的天赋和倾向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很低,往往表现出惊人的不一致性。

就像汉斯,既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也没有认识到自己拥有很高的语言天赋。直接导致他对那些自己不太擅长的职业产生兴趣。却又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意度。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心理并没有发展一种连贯的全貌,即自身心理形象。在自我认识中出现了自我—他人不一致现象,也就是出现了认知“盲区”。

就像佛罗伊德理论中的“情感冰山”图和乔哈里视窗四个象限中所描述的那样。

佛罗伊德情感冰山图及人格理论

图中,佛罗伊德把人的意识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种。

意识在最上面如冰山一角,是一个人当下的所思所想,属于知觉中的内容;

前意识则包含了所有可被唤醒到意识层面的内容;

潜意识(无意识)则包含所有的心理内容,例如愿望、想象、经历和感觉。这些心理活动除了特殊的精神分析方式之外无法被人意识到。

乔哈里视窗则用了四个象限,来说明人们在自我认识中出现的自我—他人不一致现象。

百度图片侵删

图中的公开区相当于自己的舞台,所展现的皆可视。也是人的特质中的外倾性所在的地方。

盲点区则代表的是,个性中自己不熟悉其他人却能看得见部分。也是人的天赋所在区域。

隐藏区代表着隐藏的个人,即自己知道却对别人隐藏的方面。人的神经质特性就隐藏在其中。

未知区,也称为神秘区,是自己不熟悉别人也看不到的个性层面。人的感觉、潜在的能力、天赋及经验也在其中。

这个模型开发目的,就是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反馈,使自己对盲区中有关自己的内容有更多认识,以缩小该区域面积,增强自我觉知。同时揭开隐藏区隐藏着的个人方面内容以缩小未知区域面积。

正是由于自我认知存在着“盲区”,使得人们既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也对这种不知道毫无意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个人职业生涯中,我们只有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善用自己的才能,从兴趣出发,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意度。

至于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全面真实的自己、自己的强项又是什么?哪些是被自己高估或低估的?在书中有更详细地说明,感兴趣的你不妨进来一探究竟。

03.天赋和兴趣之间存在不一致时的10条建议

由于天赋和兴趣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关联度很低,往往表现出不一致性。为了更好地认识自身潜能、兴趣和个性,作者给出的行动建议是:

1,给自己天赋一次机会

只要某项工作不会让你全然抵触,就应尝试着给自己天赋一次变成才能的机会,即使它是你不感兴趣的事情。

2,对自己严格一些

只有那些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的人,那些经历过“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的人才能获得“缪斯之吻”的机会。

3,反向思考

4,分析你的阻力

5,你要自私一点

6,你要谨防过度乐观

7,你要使用“魔镜”

8,审视你迄今为止的成功与失败

9,请若干人评估你在职业上的潜力

10,你要正念

百度图片侵删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只要你不懒惰,你的才能总会发光。

写在最后:

择业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要想成功,既需要恰当努力,也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传统择业观念中的性别植入,在现代看来已经过时。主要还是以自己的天赋为主。

比如书中阿斯特丽德案例,她不想在朋友圈中鹤立鸡群,也不想学那些对女生而言不同寻常的专业,更受传统观念影响,选择了教师职业。后经过专业能力测试确定这种职业并非她擅长的,她在逻辑—算数、空间两个智力方面天资很高。

你要自私一些,要把最好的带给自己。找准了方向,就应当全力以赴,实现你的职业愿望,就算存在风险,至少你已经尝试过了,因为“心灵不喜欢未完成的故事……当你打出了手中所有的牌,你的心灵将会给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