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到景观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植物景观营造」

互联网 2023-02-07 09:58:5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到景观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植物景观营造」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上次讲到,园林植物造景虽然是在园林造景艺术指导下的运作设计,然而其材料是围绕绿色植物展开进行的,故有其独特的特征。如果说建筑艺术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植物景观艺术则称之为“流动的旋律”。因为它和其它景点景观同样具有完整独立的可欣赏性,而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还具有常新的动态景观。植物本身具有两种表达艺术的特性,一种是差异极大的生长期及季节变化,一种是丰富多样的色彩、形体及质地等艺术表达符号。所以植物景观设计具备了复杂但又易于控制和改造的双重性。

美国造园家克劳斯顿(B . Clauston)

这一讲,我就讲讲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性,美国造园家克劳斯顿(B . Clauston)提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其它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而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及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也处处洋溢着相同的哲理。

传统园林艺术及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古人云:“庭园中无松,无疑是画龙而不点睛也。” 重视居室外环境的植物配置乃人类对自然向往的天性表露,其追求自然景观的情趣不因时异而变。同时,现代城市人口膨胀,楼群密集,建筑高耸,现代人“如居囚笼”,与大自然隔离。城市内外空气交流滞缓,

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或加剧。而工厂烟尘弥漫,车辆机械轰鸣,强烈地影响和污染着城市居民的嗅觉、视觉和听觉,使城市空间内的生态失调。

庭园中无松,无疑是画龙而不点睛也

城市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给城市人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增强了人们对充满阳光、草地和沙滩的绿色伊甸园的向往。合理的植物造景不仅能改造城市的小气候环境,更能创造出可居、可赏的美学天地。所以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呼声日趋高涨,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体地位也日益显著。这主要表现在:

1.强调回归自然,最简单而直接的办法就是利用自然植物,以模拟自然生态群落为重点;

2.各级政府部门与有关人士重视各项绿地的开辟和保护;.

3.全国上下大搞城市美化运动,包括各类道路绿化、广场绿化、公园绿化、植物园建立、各种类型的小游园建设以及居住区室外环境绿化等等。

“涸泽而渔”

园艺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对植物造景的优良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固然繁多,但我们不能“涸泽而渔”,挖山林以补城市空白。丰富多彩的园林植物品种是景观设计师调色板上的色彩。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个现代化大都市里仅有几种树木花草,再好的艺术家也无法把城市装扮得绚丽多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国外园林在园林植物种类方面,其丰富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一个小规模的苗圃提供苗木种类达千种以上乃寻常小事。而国内大多城市苗圃种类过百的都屈指可数。景区的苗木配置很少能超过千种以上的,这就造成了绿化色彩单调,绿化单一。景观有讲究一年的四季景观,秋景和冬景往往被忽略。设计的园林配置方案必然存在的严重的漏洞,“交工不交量”。据我了解,我们河南的大型的绿化工程,超过一千种植物的绿化项目不会超过两处。

园林设计师需要园艺师的配合和协助。培养了解植物的设计师比培养只了解设计的设计师更为迫切。无庸讳言,造成国内苗圃植物种类极其贫乏的很重要原因是大部分设计师仅仅了解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路货的植物,致使许多少见的植物愈发受冷落,从而使苗圃的苗木种类日益单调,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中国园林绿化的通病,常见病。反观国外,园艺水平及设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植物造景创造了发展的契机,同时植物造景的发展也促进了园艺事业的进步,这也是国外园林事业发展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有所谓多种树、种大树的提法。显然,多种树是“荫”及后代、造福子孙的好事,理应提倡全民参与,然而种大树有时就需要注意了。

如果是像北京等城市栽植苗圃中育成的大苗,来尽快形成城市绿色骨架,应是一件好事,然而有些城市为了自身的“发展”,不顾其他地区的景观构建、自然保护、生态维护,采取直接移栽大树的做法,是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国策所格格不入的。

如果由于盲目移栽而造成大树成活率低,造成资源损失,那就是对子孙后代的莫大罪孽了。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动植物资源,是园林师的责任和义务。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道路和方式。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之重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检验我们园林工作实践成败的重要标志在于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落实在行动和实践上,还有赖于我们每一个参与者规范自我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

下一篇,主要说的是国外的园林植物造景发展现状-续5,请大家注意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