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杠杆撬动「杠杆力臂」

互联网 2023-02-06 22:56:2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政策杠杆撬动「杠杆力臂」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汪平)“创新正在成为改变中国经济游戏规则的力量”,在中国两会后,国际智库东亚论坛研究员德赖斯代尔感慨地说。伴随中国的创新大战略浮出水面,不少海外专家认为,创新正成为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核心话题,中国正在用一系列制度创新,奏响技术大革新的先声。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到强化金融创新、构建新型的科研、人才和政策协调机制,意见用近百条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为创新驱动确立了制度运行框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就是要从这样一些基础性的、重大的制度改革入手。

“我注意到,中国正在加速升级自己的工业系统:不仅采用了更多的工业机器人,也强化了整个体系的互联网因素。中国拥有自己的工业升级长期规划,并且积极行动,可能会比大多数国家都要快地进入工业4.0,”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驻华代表马库斯·亨佩尔说。

实现大众创新,就必须突出个人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不少专家指出,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要素是人,而顶层设计的关键点就是让人的因素充分活跃起来。这就要求解除桎梏,充分发挥技术精英和企业的作用,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充分回报。同时,还要广开言路,打开大门,建立技术移民制度,吸引外国精英人才。

西班牙《世界报》的文章说,将研究人员的收入与创新成果紧密挂钩,将对中国的科研创新产生积极效果。不少在欧美国家工作多年的中国科研人员受到国内科研环境的吸引,正纷纷选择回国开拓事业。

扩大话语权也能帮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和巩固市场导向机制,就必须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创新驱动战略打通了市场与科研院校、人员之间的藩篱,实现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以及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效率和创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当前,中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国的科研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2014年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三,无论是在创新的首创性和实用性方面潜力巨大,这就要发挥产学研联动的威力,唤醒在实验室沉睡的科研成果,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面向市场需求,共同寻求技术突破。

世界经济论坛新兴技术全球议程理事会成员哈维尔·加西亚说:“现在中国已经在科研产出方面位居世界第二,将成为21世纪科研发展的领军国家。”当前的一大挑战是完善科学界与工业界之间的合作,“中国需要将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开发新产品和创建知识型经济模式视为优先任务。”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将更依靠科技进步、包括制度在内的各领域创新。中国创新的优势是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尊师重教;不足是产、学、研还未能很好衔接,很多高校只注重研究,没有将科研转向市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要从财税制度建设等多层面推进。

实施创新驱动,还要发挥金融创新助推作用。继续扩大私募基金、天使投资等模式对创新的支持,设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创业板市场改革,同时引导外资更多进入创投领域,开展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合作,势必为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燃料,助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

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中国将不仅仅是世界的“工厂”与“市场”,更将成为全球的“创意中心”。对此,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评价说:“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技术创新中心,不仅使中国受益,更将带动世界其他地区。”(参与记者:韩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