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探索 古与今的对话作文「古代的对话怎么说」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教与学的探索 古与今的对话作文「古代的对话怎么说」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与学的探索 古与今的对话——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当代具象表现与综合材料工作室实验教学系列作品展侧记编者按
近日,“壁上物语——壁画临摹教学作品展”“真材实料——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作品展”“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系列展——容像展”开幕式在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举行。展览由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主办,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王国建策划。这是2019年该学院油画系增设综合材料实验课和实验艺术课程以来教学成果的首次全面呈现,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
3个展览124幅作品 展示鲜活生命力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24幅,分为壁画临摹展、综合材料绘画展和中国传统容像展三个系列展。其中,壁画临摹展展出作品48幅,旨在提高对传统材料技法的学习、加强对传统艺术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再认识。综合材料绘画展展出作品65幅,在继承传统艺术精神同时,突破传统艺术表达形式,树立新的艺术观念,寻找个性化的艺术表现语言。中国传统容像展展出作品11幅,在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为美术院校的在校生提供观摩学习民间艺术的机会。
“我在朋友圈分享之后,国内不少艺术教育界的同仁都纷纷点赞,效果还是不错的。”王国建说。
金鹏《嵌入记忆·他乡》80cm×80cm
据王国建介绍,此次展览以创新的艺术形式、新的媒介材料,激发了学生新的创作理念,作品呈现出学生自信的风貌与创作的激情,表达了学生不同的艺术主张和内心感受。“实验艺术课程确实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这完全不同于之前的素描、造型等基础课,实验色彩浓厚,大家的创作也是个性鲜明,富有激情,在以传统造型为主的美术学院里显得与众不同。”
同时,王国建表示,本次展览展现了教与学的探索实践过程,尤其是师生们有关艺术观念、形式与材料的共同探讨和交流,对当前的艺术教学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悉,本次展览原定截止日期是3月24日,但由于大家观展热情高涨,展期延期至4月5日。
南贝贝《爷爷的荣耀》80cm×130cm
一次教与学的实验探索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2015年开始实行工作室制,当代具象表现工作室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理论为基础,重视当代艺术观念与绘画语言的探索与研究,重视学生造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
组织全国性大型写生活动一次,举办画展五次,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和艺术活动……近几年,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当代具象表现工作室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突出成绩,师生们的作品也多次入选全国及省级展览并获奖。
谭振威《疫行无忧》60cm×80 cm
2019年,当代具象表现与综合材料工作室顺应艺术发展规律,根据新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了综合材料与实验艺术课。本次展览是课程调整后的首次教学成果的呈现,从中可以看到古今对话和中西融合的探索实践。
中国古代壁画,特别是敦煌壁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次举办的三个展览中,“壁上物语——壁画临摹教学作品展”展示了学生们临摹敦煌壁画的学习成果,包括古代绘画中线描技法、色彩搭配以及丰富的形象表达。“临摹中国古代壁画,是油画专业的新尝试,不仅是对传统材料技法的学习,也是对传统艺术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再认识。”王国建表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们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临摹学习中,可见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对学生创作产生了积极作用与影响。
杨柳飞《城》60cm×80 cm
从整个布展看,如果说前面有关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传统技艺技法和审美艺趣是底气,那么,后面一系列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作品成果,所展现的就是继承之后求新求变的勇气。容像展更是此次三个展览中一个特别的存在。容像是中国古代人物肖像画的一种表现形式,集展示和教化意义于一体,盛行于官方和民间。
“时代变迁,现在容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进入博物馆,增加了博物馆的典藏,可展示、可研究。而容像作为艺术作品在美术学院进行展示,从审美品味与鉴赏能力培养的角度看,不仅可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为绘画教学提供丰富的传统艺术形式,供参考和研究。”王国建表示。
翟振安《消蚀的时光》150cm×170cm
未来更开放 创作更多元
3月17日,三个展览的教学研讨会与展览同步举行,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的领导、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计100多人参会,大家分别从教学和个人创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河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魏小杰对此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和研讨,阵势大、氛围浓,像美术学院该有的样子。展出的这些作品形式多元、探索性强,体现出同学们在专业上的追求与努力,值得表扬与肯定。希望学院各专业今后都多举办此类教学成果展,以展促学、以展促研。”
张宇婕《戍沧海》120cm×150cm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主任邬建说,展出作品是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充分反映了王国建教授对专业课程教学的投入和具象表现工作室学生对艺术的虔诚认真。综合材料的探索不仅局限于油画课程教学,也要渗透到国画、雕塑等学科。学生运用陌生的材料,挖掘和关注中华文化的传统图像,将内容转化为当代艺术,从绘画中认识自我、诠释自我、表达自我,这种敢于挑战、大胆超越的精神值得肯定。
“美术学院的教学,就是要和当下艺术发展紧密相连。”纵观此次展览,学生们正利用新的媒介材料进行新的艺术创作,把自然材料变成画布中的审美材料,突显了当代绘画艺术的思想与观念。不管是具象符号还是抽象符号,在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谭振威、杨柳飞在王国建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传统壁画临摹和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对他们而言,这些课程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从几周一张的素描或油画到短时间内的材料实验,从三维空间到二维平面以及抽象化的符号训练,无论是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对传统壁画的临摹中,我们掌握了传统壁画中画面构成和传统材料的使用方法,这些东西是在以往的课程中学习不到的。这是对传统绘画中工匠精神的一种传承和认识,是我们对当代综合材料绘画的初步实践。”
郑雅文《傩面》60cm×80cm
“王国建老师经常叮嘱我们,要追赶‘当代艺术’的脚步,而基础是要从民族的传统文化出发。”郑州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学生翟振安表示,虽然现在还没有将历史留下的璀璨结晶完全雕刻成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不断打磨刻刀,使它保持光芒,崭新如初。
两个小时的研讨会,气氛热烈。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教学调整后的作品展遵循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无论对美院教学、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作为策展人,王国建或有更多思考。“学生在校不能只学素描或油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问题,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利用新材料、新观念进行新的艺术创造。将来我们学生的毕业作品不仅要呈现架上绘画这一传统绘画形式,还要展现更多有关装置、影像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此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文/大河美术报全媒体记者 张瑜)
(参展人员:谭振威、杨柳飞、金鹏、项翔、张文清、张妮妮、温佳音、金罗西、李珏意、马晓飞、陶李娜、彭骁骁、郑雅文、朱秋宁、代明惠、孙常皓、史丰源、张西之、胡逸涛、宋颜勇、张宇婕、南贝贝、孔昕格、王文文、时亚茹、王慧丽、杨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