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带头人培训班「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 2023-02-05 16:46:3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基层文化带头人培训班「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记者 闫丽君

13日下午,烟台市莱山区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聚焦文化生活与社会帮扶领域专场。会上,莱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纪照宇发布了文化旅游领域的相关工作情况。

纪照宇表示,近年来,莱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围绕文化强区建设和旅游优质发展工作思路,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持续增强群众文化和旅游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文化阵地服务水平

夯实文化惠民基础

以胶东文化广场为服务主阵地,不断提升市民休闲娱乐、提升文艺水平的服务效能。莱山区图书馆以新思维适应新常态,优化馆藏布局,年平均面向公众办理读者证6000余张,图书借阅30.5万册次,服务市民约41万人次。区文化馆以全民艺术普及为重点,每年开设公益提升培训班60余个,培训学员近30万人次。区博物馆以传承文化、服务公众为宗旨,开设“金石拓片”“中国书法”“胶东剪纸”培训班,年服务市民3000余人次。胶东剧院以“高品质、低票价”为宗旨,每年引进高质量剧目50余场,公益性演出10余场,接纳观众8万余人次。烟台城市美术馆以普及艺术、传播先进文化为宗旨,年举办公益性展览30余场,接纳观众5万余人次。

莱山区以街区为枢纽,提升村居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街区综合文化站作为承接区级文化服务和辐射村居基层文化阵地枢纽平台,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全区7个街道园区全部建成开放集演出排练、教育培训、图书阅读、数字化服务、文化鉴赏、娱乐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年平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文化展演活动500余次,服务群众20万人次,已成为连接城乡、面向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

聚焦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莱山区按照“一个总馆 N个分馆 若干服务点”的基本架构,由点带面深入推进总分馆建设。采用“政府主导 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建成城市书房6个,流动服务点7个。依托城市书房、流动图书服务车、机关图书角等各级阅读阵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努力在全区培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逐步形成全民阅读、全民参加、全民受益的良好形态,将莱山区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到新高度,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服务市民10万人次。

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以市民文化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组织烟台市民文化节八大赛事、“春之声”、“夏之舞”、“秋之韵”、“冬之乐”系列活动、“激情盛夏·润泽菜山”海滨消夏群众文化展演、“莱山区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爱在莱山”专业艺术院团送文化到基层、业余艺术院团演出进村居、“戏曲进乡村”等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区街村三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各类文化活动,年文化惠民演出达到800场,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常态化品牌文化活动,提升文化辐射力。依托凤凰文化优势,结合文旅融合新时代,将“音乐”与“旅游”相结合,邀请本土知名乐队及音乐人,面向社会大众打造了烟台市“凤凰韵”音乐节,赢得市民的大力赞誉。区图书馆持续扩大尼山书院·少儿书法公益培训班、莱山讲堂公益讲座、棒棒堂亲子故事会、七彩小屋教育亲子活动、半亩方塘读书会等10余个品牌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年组织开展活动120余场,优秀电影展播200余场,年服务市民12万人次。区文化馆拓宽创新“同一片蓝天下”“扬光普赵悦读会”“群星汇·文化堂”公益讲座、艺术分享会等文化品牌,年组织开展活动300余场,切实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品牌活动,开发具有莱山区特色的剪纸艺术、面塑艺术、中国结艺术三门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小学作为授课重点,深入到全区10余所小学开展“进校园、进课堂”传习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

加大基层文化扶持力度,拓宽文化惠民范围。每年为全区30个村(社区)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2万余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市级专业艺术院团、区级文化场馆和街区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资源,组织文艺团队和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培训辅导工作,切实满足基层群众不同种类的艺术需求,年培训基层文化骨干数量达到1000余人;在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基础上,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筛选优秀影片在敬老院、建筑工地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展映,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每年放映电影1100余场次。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强化文旅惠民供给。近年来,莱山区成功举办了四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普惠大众”的原则,安排财政资金15万元,通过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的方式,增加文旅多样化供给,引导消费升级,拉动消费47万元,参与企业50余家,涵盖书店、文化培训、电影院、剧院、旅游景区、文化娱乐、文创及特色旅游商品等文旅企业,激发市民文化旅游消费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