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学历低「沈从文学历低为什么成为了教授」

互联网 2023-02-05 13:04:2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沈从文学历低「沈从文学历低为什么成为了教授」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流作家,作为赫赫有名的文物研究专家,不论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在文物研究领域,沈从文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一部《边城》,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足以让他流芳后世。

若论家世,沈从文出生时,他的家境已经开始衰落,以至于十四岁时,他就要外出当兵才能养活自己;若论学历,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二十多岁开始闯荡北京时,曾经考过几次大学,但都没考上。与那些有着留洋经历的人相比,他的学习经历更没有任何优势。

沈从文作品木刻插图

小环境不怎么样,大环境好也行啊!生于1902年的沈从文,所处的时代不是战乱就是各种运动,只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他的处境稍微好了一点,可是,那时的他不仅已垂垂老矣,而且多钟疾病缠身。

身处如此不堪的环境,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沈从文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成功秘诀呢?

一、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一生珍惜时间到吝啬的程度,看到别人浪费时间,他都觉得心疼。

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处境,沈从文先生只要有时间,都用来读书、做事,连文革中他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时,干活之余,他还在写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那时,衣食条件差,居住的地方更差。他居住的那间简陋的小屋,夏天时酷热难耐,高温时有四十多度。如果赶上下雨,那就更惨,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由于房屋地势较低,屋外的积水流进屋里,需要要不停地往外舀才能保证床不被雨水漂起来。夜晚,屋里屋外一片蛙鸣,有时屋里还会出现几尺长的蛇。

沈从文作品木刻插图

每到这时,他就要先把桌上、床上铺开的服饰资料盖好,用各种各样的东西接住漏下来的雨水,再迈动不甚灵活的身躯一盆一盆往屋外倒水。

生活陷入如此困境,他仍然笔耕不辍。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记忆,他硬是写出了二十多万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要知道,当时的大环境极其糟糕,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理会什么研究?没有人要求他那么拼命,他是发自内心地想做事,他想把每一天都好好用起来。

他自己珍惜时间也就罢了,对亲近的人,他同样要求他们好好利用时间。著名画家黄永玉是沈从文的表侄,沈从文劝说他从香港回到北京,刚安顿好家庭,沈从文来看他,见黄永玉悠闲地坐在家里跟孩子玩耍,便毫不客气地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浪费时间?”

这句话对黄永玉影响极大,以至于他都九十多岁了,还每天坚持写作、绘画、写字,不敢懈怠。一停下来,好像就有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

“你怎么可以这样浪费时间?”

沈从文、黄永玉

沈从文认为,作为一个成年人,只有不停地做事,才有价值,每天庸庸碌碌,无所事事,那样的日子毫无意义。所以,战乱年代,他见缝插针地读书、写作、教书;解放后,他即便不写小说了,改为研究历史文物,他还是抓住一切时间读相关的书,写有关的研究文章;文革前后,连这样的研究文章都不能写的时候,他就改写五言诗,以此记录自己的研究内容;甚至,他被批判、被多次抄家,他还在偷偷地写。

他对时间的珍视、他的勤勉、他不顾一切的坚持,没有白费,他留下的皇皇一千多万字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他没有功利心,不想出名,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种忘我的境界让他自然而然地拥有了别人想要而不得、他个人极为轻视的名声。

沈从文写小说也好、研究文物也罢,只想着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该做的事,并不想因此扬名立万,尽管他对自己的作品有足够的信心。

沈从文作品木刻插图

凌宇既是沈从文的湖南老乡、又是著名的沈从文研究专家,他的《从边城走向世界》是国内第一本沈从文研究专著,他的《沈从文传》以翔实的材料写出了沈从文多灾多难又异彩纷呈的一生。

1988年他想举办一个国际性的沈从文研究学术研讨会,沈从文听说之后,十分焦急。四月八日,已经好几年无法写字的沈从文,勉强握笔,费力地给凌宇写了一封短信,极力阻止:

“你全不明白我一生,都不想出名,我才能在风雨飘摇中,活到如今,不至于倒下……你万不要以为我受委屈。其实所得已多。我不喜欢露面,请你放弃你的打算,自己做你的研究,不要糟蹋宝贵的生命。”

四月十二日,又追加一封,措辞严厉决绝:

“你再和我熟一点,就明白我最不需要出名,也最怕出名。写几本书算什么了不起,何况总的来说,因各种理由,我还不算毕业,哪值得夸张。我目前已做到少为人知而达到忘我境界。以我情形,所得已多。并不想和人争得失。”

四月十六日,又给另一位沈从文研究专家向成国写信,谈的还是阻止研讨会的事。

沈从文作品木刻插图

而五月十日,沈从文就离开了人世。这三封信是沈从文写下的最后的文字,生命最后时日里的这些私人信件,无疑是沈从文发自肺腑的真心话,真实地传达出了沈从文内心的想法。

今天看来,沈从文活得真是通透。他不为一时的名声所困,或者说,他从来不去想名声的事,甚至想远离名利场,因为他分明知道,一个人本分做事就好,踏踏实实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是非功过,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也不是他要想的。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最重要:不停地做事。

所以,北京市文联主席一职要给他时,他婉言谢绝。在他的心里,多研究出来点成果,多培养几个专业人才,多点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比那些虚头巴脑的官衔有价值得多。

沈从文作品木刻插图

正是这种专心做事,不及其余的专注,让他在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两个领域里都成就卓著。哪怕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过硬的文凭,草根,同样可以华丽逆袭。

所谓大浪淘沙就是这样,是真金,经过历时长河的淘洗,会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