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不恰当「断句断三处是断成几段」

互联网 2023-02-02 17:22:5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断句不恰当「断句断三处是断成几段」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停顿是戏剧家的悬念;

停顿是音乐家的休止符;

停顿是留给听众思考的空间;

停顿是留给自己回旋的余地。

——舒曼

有经验的演讲家,爱制造悬念。他在掌声最热烈时上台,在掌声快结束时开始自我介绍:“我是……”当听众开始交头接耳,他突然停顿下来,而使整个会场立即鸦雀无声。此时,他才抬高嗓门,放开声调演讲。这样的人,不愧为擅长抓住听众心理的行家里手。

且看周总理超牛语录:

有一次,周恩来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叫嚷:“简直是对牛弹琴!”

周恩来听后淡淡一笑,慢条斯理地说道: “对!牛弹琴!”

面对国民党代表的一派胡言,周恩来将计就计,机敏地接过对方抛过来的成语“对牛弹琴”,巧用停顿,妙改语意,将对方的攻击变成了反击对方的利器,体现了舌战场合中“四两拨千斤”的神效。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新中国成立以后关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总理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之处就在于此。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反应迅速,令人不得不佩服!

停顿是指一句话、一段话中,演讲者有意换气或进行长短不等的时间间隔。这种停顿既是人的生理上的需要(说话时需要换气),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谈话和演讲如果不注意停顿,是无法传情达意的;如果没有恰当的停顿,有时会造成表意的错误。同样,好的停顿处理,显示了说话者非凡的智慧。

英国的一位议员在一次关于建筑工人的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怀表,站在讲台前一声不响地看着听众,时间长达20秒。正当听众疑惑不解时,议员说:“诸位适才所感觉到的局促不安的20秒,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议员用停顿的方式表现演讲内容实属高超,这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当时伦敦各大报纸都将此事争相刊登。

一般来说,停顿有三种:

一是自然停顿,即词语或句子间的自然间隔:

二是文法停顿,即讲稿中出现停顿符号;

三是修辞停顿,即出于某种修辞效果的需要而做的停顿。

停顿是演讲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艺术。演讲中恰当运用停顿艺术,不但不会使演讲散乱,反而能使整个演讲起伏跌宕,让听众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题扇漏字 化诗为词】

解错是明朝大才子、书法家,主持纂修《永乐大典》,学富五车又善于应对,因其机智敏捷,摆脱了多次窘境。

有一次,永乐皇帝要解缙在他的一把外国贡品扇上题字,解缙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他一时疏忽,把诗中的“间”字漏掉了。他的对头汉王高煦发现后,向皇帝奏道:“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主,竟敢趁写扇之机,有意漏字戏君欺主,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酝酿大患!”

皇帝一看,果然如此,便大喝一声:“武士们将他带下,推出去斩了!”

这时,解缙却哈哈笑了:“圣上请息怒,听为臣慢慢解释。这是我作的一首《凉州词》,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一字之别。与我有宿怨的人,妄想借此蒙蔽圣上,置我于死地。”他指着扇面说:“王之涣的《凉州词》实为诗而不是词,所以有个‘间’字。我作的这首《凉州词》实为词不为诗,当然没有‘间’字。”

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读读你的《凉州词》吧,大家认可了,联不问罪,而且还重重有赏;如若不然,立即斩首。”

解缙叩头谢恩,立起身来,当众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巧用停顿,将一首诗读成了词,且念得有声有色,使人耳目一新,君臣赞不绝口,高煦也痴呆呆地一言不发。解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逢凶化吉,保住了性命,领赏而去。

由于古代汉语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古代的条约合同也往往会因停顿不同而意义有别。

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毛不拔。他想聘请先生教他儿子念书,却又舍不得多花钱,他对教书先生只管饭不管钱,来他家任教的人干不上几天就气跑了。

有个精通文理的老先生知道情况后,想整治他。于是找到财主,表示愿意任教。财主唯恐口说无凭,要老先生写一张契约,老先生写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财主接过一看,读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满心欢喜,心想这回可捡到了一个大便宜,欣然签了字。

转眼到了年底,老先生抗议财主不给鸡鸭鱼肉吃,并讨要学费。双方争执不休,直闹到县衙门。县官升堂,老先生拿出契约念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现在财主既不给鸡鸭鱼肉吃,又不给学费,请大人公断!”

县官接过契约一看,拍案骂道:“人哪有不吃饭不拿银子给你白干的,简直是混账!”立即判财主输了官司,罚他给老先生一百两银子。刻薄的财主哑口无言,只好认输。

这位教书先生巧用语句的不同停顿,使语义发生了变化,巧妙地戏弄了财主。

将语调升降与语句停顿结合起来使用,可使我们在论辩过程中取得主动权。

阿凡提专和巴依(财主之意)作对,有一位自作聪明的巴依为了报复,雇阿凡提为长工。一天,巴依和老婆下棋,把阿凡提叫到跟前说:“阿凡提,大家都说你聪明,那你就来猜猜我们这盘棋的输赢吧。猜对了,我赏你1个元宝;猜错了,我打你20皮鞭。”

阿凡提答应了,他当场铺开

一张纸,写道:“你赢她输。”

巴依看在眼里,故意把棋输给了老婆。他得意地对阿凡提说:“你输了,该打你20皮鞭了!”“慢,老爷,我猜对别 啦!”说完,阿凡提念道,“你赢她?输!”

这句话表达的是巴依输,老婆赢,巴依立刻没话说了,但狡猾的巴依说:“不行,再猜一盘才算!”阿凡提又答应了。这一盘,巴依赢了他老婆。阿凡提打开纸一念:“你赢,她输!”

巴依又没话说了,他又没打成阿凡提。“不!再猜一盘!这次你要是猜得对,我就一定把元宝赏给你;猜错了,就别怪我手下无情了!”阿凡提说:“可以,不过这回你说话可得算数了。”这一盘,巴依和老婆故意下了和棋。阿凡提又打开纸念道:“你赢?她输?”

这次阿凡提不肯定谁赢谁输,所以说他们和了。巴依想打阿凡提的诡计又落空了。

阿凡提根据情况的变化,读这四个字时选择了恰当的语调升降和语句停顿,终于斗败了巴依。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有标点,但碰到稍长的句子,说话者为了表意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需做适当的停顿,如果不注意,乱加停顿,也往往影响语意的表达而陷入被动。

某单位调整工资以后,在一次总结会上,一位领导同志在报告时说:“通过这次工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加了工资的和尚,未加工资的干部,都纷纷表示……”

“妙语”一出,全场听众愕然,纷纷指责道:“我们这里又不是少林寺,怎么还有和尚?”

“怪不得我们这些人没长工资,原来把指标送给庙里了!”

这位领导所以闹出这种笑话,就是因为乱用停顿。

可见,说话中的停顿不是真空,言语中的暂时停顿装载着许多想象和智慧的力量;恰到好处地停顿,你的语言便可以锦上添花。